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 讲记(十)有愧
发布时间:2024-08-20 02:34:57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6月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二规教言论》。《二规教言论》有总讲和广讲,今天是广讲。广讲分十一,下面接着讲第三,有愧。
你要有惭愧之心。作为凡夫,肯定有很多毛病,肯定有很多犯错的时候,如果有惭愧之心,还是有机会,有希望的;如果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这个人就没有机会,没有任何希望了。所以,有愧是很重要的。
佛在经中也讲过,两种人可以解脱,一种是不犯错误的人,一种是犯错误知道忏悔的人。我们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犯了错误以后,若是有惭愧之心,一切过错,一切所造下的恶业都能清净;若是没有惭愧之心,就没有办法清净,所以惭愧之心很重要。
大家对自己所做的恶业和自己的很多毛病,有一种厌烦心,这叫惭愧之心。
我们有很多毛病,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就更为严重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经典、论典呢?第一,通过学习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第二,发现以后可以改正。第一步是发现,第二步是改正。
首先要发现。我们应当了知什么是坏事,什么是恶事。恼害自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坏事,直接或间接给自他带来痛苦的都是恶事。若要仔细了知这些,还要学习更多的经典和论典。了知之后要返照,在自己的身心上去找这些: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心里有没有存这种坏心,自己有没有做过恶事,内心有没有恶念。这样去找,才能找到。
在《二规教言论》中先讲智慧,后讲惭愧。之所以先讲智慧,是因为你得先有智慧,有这种分别善恶、好坏的能力啊!现在有些人把坏事当成好事,把恶事当成善事了,这就是缺乏智慧。这种人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很难发现自己所造的恶业。
为什么没有这种惭愧之心呢?为什么生起的惭愧心不强烈,一点力量都没有呢?主要是自己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得不彻底。一个凡夫不可能没有过失,不可能没有做过这些恶事。所以先要了知,这点很重要。
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经典、论典,这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愿意研究经典、论典,不愿意闻思,这种人就像水里的石头一样,泡一百年也不会变软,这种人根本不了知,也无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怎么能生起惭愧之心呢?
其次要改正。只有你发现、了知了自己有问题,才会生起惭愧心。只有具足惭愧心,你才会改,最后彻底改掉了,就圆满了,这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想改变命运,因此而不择手段,诸如抢、偷、骗等各种手段。但是这些能否改变命运?不能!
也许有些人会产生疑惑:“能啊,你看某某人通过偷盗的手段,挣了很多钱,现在有别墅,有奔驰、宝马。”这种行为会令他曾经积累的福报迅速耗尽。他今生今世得到了人身,说明他曾经做过善事,也积累过一些福德,否则不可能得到人身,肯定还在地狱。既然他得到了人身,说明他还是有点善根福德的。但这些善根福德现在被迅速耗尽,迅速穷尽。他这样随心所欲地享用、享受,这些善根福报耗尽之后,他的前途一片黑暗,出脱无期。之所以这样讲,因为善恶因果是自然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瓜了肯定得瓜,你种豆了肯定得豆,这是自然规律,并不是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了豆。同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是自然规律。所以,不要看眼前的境况,要有智慧。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你站得不高,看得肯定不远。你自己要有知识、智慧,这样才能看得广,看得远。什么叫知识,什么叫智慧?看得远,看得广。看得越广越有智慧,看得越远越有智慧。我们伟大的佛陀讲的是三世——前世、今世、来世啊。不要只看眼前的境况,不要相信眼前的所发生的这些,诸如某某人通过欺骗、诈骗的手段,获取了很大的利益,他发财了,他升官了……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不要犯错误,一定要有智慧,有取舍的能力。首先要观察,要了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然后才会生起惭愧心。有惭愧心,就会改,改了就好了。所以惭愧心很重要。
但是在惭愧心前面讲了智慧,智慧也很重要。智慧是根,若是没有根,是不会有惭愧心的,即使有了也不是正确的。现在很多人有时候也做善事,也做一些功德,但是因为缺乏智慧,所做的实际都不是功德,都不是善事。
虽闻善理及善语,于此不起欢喜心,
亦不依止善知识,此等亦是无愧者。
“虽闻善理及善语,于此不起欢喜心”:虽然有这些好事、好话,还有这些善业、功德,但是对好人、好事却生不起欢喜心,不喜欢好人,不喜欢好事,这也是无愧者。
不喜欢善知识,不喜欢善业。比如,不喜欢爱护生命,只喜欢杀生;不喜欢付出,不喜欢奉献,总是将他人的所属据为己有,很多时候通过偷、抢等方式占有。其实这些都是愚痴的做法。真正的福报、机缘,不用你这样不择手段地获得,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也要拥有这些”,然后不择手段地获取这些。这是愚痴的做法!你只要存好心,做好事,这些殊胜的机缘、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来,根本不用去求这些。但是,无愧者就不喜欢做这些善业。再如,不妄语,就是说谛实语。但是人都不愿意说谛实语,只愿意说假话,说谎话,说妄语。
就像这样,这些人只喜欢恶事,不喜欢善事;喜欢坏事,不喜欢好事。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不喜欢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不喜欢具有功德的人。如果你不喜欢这些,对这些没有欢喜心,你就不可能去做,也不可能去学,所以你不可能获得或具有这些功德、善事。
在佛法里讲“信心”,也是这个意义。你喜欢这些功德,尤其是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并且喜欢这些具有无漏功德的人,这叫信心。
对这些功德,对具有这些功德的人生欢喜心。我们对上师、善知识要有信心。那么,你是因为什么而生起欢喜心的?因为他的名气大、长相比较好而欢喜?这不是信心,而是贪心!他有无伪的慈悲心,他有广大的智慧,他有摄受众生的能力,你因为这些而生欢喜心,这叫信心。贪心和信心不能混在一起。若是因为他有广大的神通,或者能救苦救难而喜欢,这都是贪心;若是因为他有智慧、慈悲,有无漏的功德,你因此而生欢喜心,这叫信心。
信心很重要。只有生起这种欢喜心,你才能真正地追随他;只有生起这种欢喜心,你才会修学这些功德。信心就犹如发动机。一台轿车如果没有发动机,根本无法发动,就失去了交通工具的意义。同样,即使你念得再多,做的再多,如果没有信心,就像没有发动机一样,都会失去意义。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得不到修法的功德和利益呢?因为学佛修行不如法。一讲功德和利益,很多人都不愿意听。我现在也不愿意讲这些了,因为他不相信,“我念了,我做了,但是我没得到啊,我没有改变啊。”尽管你做了,也念了,但是你念得不如法,做得不如法,所以你没有得到功德和利益!如果你如理如法地念,如理如法地做,不可能得不到这些功德和利益。
佛不会欺骗众生,否则不叫佛,佛是不欺骗众生的。有没有这些功德利益?一定有!但是你自己得有修行,如理如法地去做,这样才能得到这些功德和利益。
若没有发动机,车子无法前进。同样,如果你没有信心,不会有任何的提高或进步。所以信心很重要。
也许有些人说,我不求什么解脱,我只想做个好人……即使是做好人,也要先喜欢好事,喜欢好人,这样你才能够成为好人,这是很重要的。
“亦不依止善知识”:你要知道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后才会下决心“从现在开始,我不能做坏事,要做好事”。因此,你首先要依止一位善知识,依止一位好人,由他来指点你。
断恶行善,说起来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是非常难的。这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断恶有断恶的方法,行善有行善的方法,你要有智慧,要有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你才能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谁能教给你这些方法?就是佛,善知识。佛能告诉你,善知识可以教给你。
“依止”,你之前没有辨别的能力,也没有取舍的能力,这时你一定要靠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可以教你,可以带你。这叫依止。
即使你只想做个好人,也是一样。你依止一个好人,跟着他学,最后你也可以成为好人。否则也难啊!
“此等亦是无愧者”:对好事,对善事生不起欢喜心,对仁义道德,对佛法里所讲的戒律生不起欢喜心,这也是无愧者。不喜欢好人,也不依止善知识,自己总是一意孤行,这种人也是无愧者。
亲近劣种恶行友,愚人群中欢欣游,
背弃世法二规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这个偈颂主要讲的是亲近恶友。
“亲近劣种恶行友”:“恶行友”是指比较喜欢做下等事情的人,跟他们在一起混。
“愚人群中欢欣游”: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很多人喜欢吃喝嫖赌,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他们也许很受人欢迎。从佛法的角度讲,有些人喜欢神通、神变,被以盲引盲,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好比一个疯子,到一个疯子的群体里可能很受欢迎。
“背弃世法二规行”:实际上这样的人已经背弃了世间与出世间二规。“世”是世间,主要指人规;“法”是出世间,主要指佛规。
“此等亦是无愧者”:这种人也是无有惭愧的人。
白昼饮酒赌博等,沉迷损害名誉法,
夜间唯作不净行,此等也是无愧者。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讲了六种损害名誉之法。
一、赌博。
现在人都打牌,打麻将,赌博。赌博的时候,不可能没有贪心、嗔恨心,而且会特别强烈。“我能不能赢,能不能赚”,肯定生起贪心啊。对方若是赢了、赚了,你心里肯定不会高兴,肯定会嗔恨。以贪心、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事,这都是下地狱的因啊!为什么要这样?若是你实在无法打发时间,还不如念经、打坐,这样度时光多好啊!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赌博也是毁坏自己名誉的一件事情。此外,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护法神,如果你总是赌博,这些护法神慢慢也会远离你。若护持你的这些神离开了你,你就像具尸体一样。经常赌博的人,你们应该都能看得清,我觉得都不像个人。
二、看戏。
这就是空耗时间。现在世间有很多这样的人,内心空虚,没有事做了,然后就去看电影等,以此来消耗时间。他没有其他的精神寄托,精神太空虚了,所以想以这种方式填充自己,结果内心仍然是空虚的,真是可怜!
现在还有人靠玩游戏消耗时间。游戏有什么可玩的?那是小孩子玩的东西。现在很多大人都在玩游戏,甚至都上瘾了。
人身多难得啊,每时每刻都多么珍贵啊,为什么通过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消耗自己的时光,浪费自己的生命呢?真是不值得啊!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
龙树菩萨讲,看戏也是损害名誉的一种事。
三、懈怠懒惰。
有些人特别懈怠懒惰,总是吃、睡。饿了吃,困了睡。一躺下就呼呼睡,饿了才知道起来吃饭。连自己几十平米的小屋都不愿意收拾。
在我们学佛人当中,尤其在出家人当中,也有这种人。尽管自己已经上山出家了,但是越来越懈怠,现在连饭都不愿意做。难道你不吃饭啊?如果你不做饭,就别吃饭了。如果你能不吃饭,你可以不做饭。看看,懒到什么程度了?连饭都不愿意做,衣服都不愿意洗。越学越糊涂,越修越懒。
现在很多人口头上都说“念佛好”“禅修好”,但是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念佛法门,根本不了解禅宗法门,就是想偷懒,就是图简单,然后找借口。念佛简单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些人念珠都不愿意拿,还说“拨珠容易心散乱”,这是不可能的!你还是没有明白,这里面都是有很大的意义啊。你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自己心里不愿意去思维,也就是不愿意提起更多的正念,就愿意在那里糊里糊涂地待着。这也是懈怠懒惰。有的人说禅宗法门好,修禅宗可以什么也不想,在那待着。这都是图简单嘛。归根结底,这些都是懈怠的一种表现。
修法时,应该是边念边观想,边念边思维。念一个字,就可以提起一个正念;念一句,就可以增加一种智慧。这多好啊!如果你如理如法地做,每天上早课、晚课都能边念边思维、观想,这样时时刻刻都在提起正念,时时刻刻都在增长智慧,这叫积累啊!
福德是要积累的,智慧是要积累的。没有一下子圆满的。即使有,也不是一般人,那是上上根基者。他之前在很多生生世世当中已经积累了,现在就是快要圆满了,犹如就差一滴水就满了,可能是这种情况。你看,他在很多生生世世当中都修过,相续已经快要成熟了。对于这种人,一点就能见性。这种人是不得了的。以前我们讲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上等根基又分上等的上等、上等的中等、上等的下等。这种人应该是上等根基里的上等。比如说遇到禅宗,这是上等根基;其中如六祖慧能大师,仅仅一句话,他就明白了、见性了,这就是上上根基者。再如遇到大圆满,这是上等根基;在我们历代祖师当中又有很多这种情况,一点就成就了。这都是上上根基。尽管都遇到了大圆满,都遇到了禅宗,但是为什么有的特别快,有的特别慢?个人的根基不同,快的那些是上上根基的人,这样的人非常少。
也许有些人有这种想法:“我应该是这种人,那就等着吧……”不可能!如果你是这种人,早就开悟了,早就见性了。你还没有开悟,没有见性,就说明你不是这种人,所以你还要继续努力,直到开悟、见性。不要等天上掉馅饼,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懈怠懒惰也是毁坏名誉的一种做法。
四、亲近恶友。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特别喜欢那些无恶不做的人,觉得他们有权有势,特别想跟这种人拉关系,愿意跟这种人在一起混日子。你们也许这方面了解的比我还多。不能这样!
学佛人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不愿意接触那些有功德、身口意比较清净的人,而愿意接触一些身心不清净的人。不要这样!如果接触这些恶人,跟这些不清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受影响。为什么?作为凡夫,定力不够,都会受外在的影响,这叫牵引。所以“远离恶友佛子行”。
亲近善友也是佛子行。我们这里有很多学修较好,比较有弘法利生能力的人,大家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跟着他们学修,这就是亲近善友。这样你自己自自然然就会圆满,就会获得成就。
大家要远离恶友。如果你亲近恶友,肯定也变成那样的人。
你跟一个强盗在一起,他人一定认为你也是小偷。你跟一个赌博的人在一起,他人一定认为你也是赌博的人。你跟赌博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一定慢慢会赌博。你跟抽烟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抽烟。你跟喝酒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喝酒。学佛的出家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戒律比较清净,或者喜欢精进学修。如果你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慢慢变成戒律清净的人,或者学修精进的人。否则,自己就会成为懈怠的人。尽管有些人身处清净道场,在这样一个净土里,却还处处造业,搬弄是非,说三道四。大家要远离这种人。
五、喝酒。
有些人整天喝酒、抽烟,这有什么好玩的?有些人就爱抽烟,还说戒不掉。我都有点纳闷,后来明白了,这就是串习嘛。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些人已经习惯了,戒不掉。
以前我小的时候,父母给我讲鬼的故事,描述鬼的嘴里喷火,鼻子出浓烟。在我的想象中,这是特别可怕的东西。后来我看到抽烟的人,原来妈妈说的“鬼”就是这样的啊。
六、夜间游逛他处。
有很多这样的人,晚上去妓院、夜总会等这些不清净的地方鬼混。白天吃喝,晚上鬼混,这样过日子。这种人昼夜都在做一些不清净的事情,身心没有清净的时候。
这种人就如同被打麻药一样,吃喝、做不净行都是在受刺激,身心一直都在受刺激,没有安宁的时候,还把这些事情当作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这叫颠倒!就像佛在经中所讲的八热地狱的众生一样。这些地狱众生平时要遭受难忍的痛苦,狱卒们对他们不满,举锤击打他们的头部,他们偶尔会昏迷过去,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快乐、最舒适的时候。但是,在我们看来,昏迷过去有什么舒服可言?如果我们昏迷过去,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就是这样颠倒,将痛苦当成快乐。
以上这六种人,今生就在损坏自己的名誉。护持他们的那些善神自然会离开。我一看那些喝酒吃肉,整天在外面做坏事的人,心里就难受。护持他的善神都离开了,所以他就像没有魂似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这都是造恶业,将来还要遭受痛苦的,这都更不用说了。
人有很多种活法,大家不要选择这种方式。不去做这些事,你也一样能生活。如果自己有福报,你一样能发财,能升官;如果自己没有福报,你再怎样不择手段地追求,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所以,相信因果吧,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意义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就有意义了。这也是好的开头,你的来世乃至生生世世都会越来越好。
现在有些人人品很好,也愿意做善事,但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违缘、障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要相信因果,这叫重罪轻报。你还在人间,还是凡夫,就说明你往昔肯定造过很多恶业,做过一些坏事,这些是不可能浪费的。你现在做善事、积功德,所以感得重罪轻报。这些恶业有些灭尽了,不用你感受恶果了;有些不能灭的,就尽快感受果报。我就是这样想的:我们往昔所造的那些恶业,若是能够在今生今世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令业果穷尽,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否则,若是将来带到恶趣里,在恶趣里感受这些恶果,那是不堪想象的啊。所以,现在遭遇一些违缘、障碍等,这都是好事。
人要有智慧,要深信因果。其实很简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都是丝毫不虚的。有时候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事情,也许会想:“因果是不是假的,是不是不对啊?”不要这样想。因果不虚,这是佛讲的,也确实就是这样的。大家要相信因果,不要使用一些不好的手段获取利益。若是有福报,到时自然会来。
无义琐事耗时日,且造种种不善业,
对此不知自惭愧,此等亦是无愧者。
“无义琐事耗时日”:心善,一切才会善;心广大,一切才会广大。若是有智慧,把心量打开,这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若是没有智慧,心量没有打开,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看你的发心。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你是为什么做的?“我生活是为了了缘了债,我工作是为了奉献、付出。我要为人民奉献自己。”能这样做,多好啊!同样在工作、生活,但不一样了,这是为了了缘了债,为了这些众生而生活和工作的。
的确如此啊。家里的那个人,就是冤家;家里那个可爱的小孩,他是债主啊。“我是来了缘了债的”,这样生活就有意义了。否则,你自私自利的生活,就是没有意义的。
工作也是如此。“我是为社会奉献,为人类付出”,那你的工作就有意义了。反之,如果心里想:“我上班是为了工资,为了生存”。有必要为了生存吗?能生存就生存,不能生存又怎么了?没有什么。有必要为了工资吗?就为了几百快钱或几千块钱,那也太没有意义了。应该这样想:“人类需要我,社会需要我,我就是为人类付出,为社会奉献。”自己虽然微不足道,就是一滴水,但你要放入大海,就跟大海是整体啊。如果能这样想,你的工作就有意义了。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下班,也就有意义了。反之,仅仅为了几千块钱的工资,为了自己能够生存,这样就是无意义的,是消耗时间,虚度光阴。
“且造种种不善业”:不仅没有意义,同时又造做了不善业。
上班的时候,争名夺利,你死我活,这都是造业啊!生活也是,在家里天天吵啊、闹啊。他说他受委屈,你说你受委屈,实际上谁让你受委屈了?谁也没有让你受委屈!他说你伤害他,你说他伤害你。实际上,谁也没有伤害谁!所谓的委屈,是你自己令自己受的;所谓的伤害,也是你自己伤害自己的,没有人伤害你!但总是这样怨恨,这样混日子,太没有意义了,这就是造业了。你们过日子,哪有安静的时候,哪有快乐的时候啊?即使快乐,也就是那么几个小时或一天。哦,今天出去玩玩,觉得快乐了。平时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吵闹、打骂。这都是造业啊!夫妻之间总是嫉妒、嗔恨,这都是造业啊!
“对此不知自惭愧,此等亦是无愧者”:对于这些,一点都不知道惭愧,这也是无愧者。
现见圣教正规时,既不生起喜乐心,
亦无希求追随意,此等亦是无愧者。
“现见圣教正规时,既不生起喜乐心”:“圣教”,指经典和论典等教言,这些都是佛、大德高僧们讲的。对这些教言,既不生起喜乐心,也不产生追求心。
大家观察一下,你对这些经典、论典生起欢喜心了吗?如果有欢喜心,你肯定会欢喜地学。世间也有很多珍贵的教言,诸如《弟子规》《论语》等。现在的人都不喜欢这些宝贵的教言。我到汉地遇到很多比较珍贵的书籍,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读书。
很多世人都不喜欢比较守规矩的人。从佛法的角度讲,很多人不喜欢具德的上师善知识。
“亦无希求追随意”:这些人对这些教言和善知识,没有不希求,也没有追随的想法。这种人很难有成就,很难有改变。
大家应该喜欢这些经典、论典,应该对宣讲仁义道德等人规的书籍生欢喜心,应该喜欢善知识,这样自己很快会具有功德,很快就会圆满。若不是这样,就是无愧者。
总之取舍一切事,无有定谁而行持
脱离世法二规矩,即谓愚笨无愧者。
总之,对于一切取舍之处,大家应该以智慧去判断、选择,做决定。否则,就会脱离指圣规和人规这二法,这就是没有智慧的无愧者。
“愚笨”指没有智慧,即不懂取舍之处,所做的一切都不是通过智慧去选择的。
在学佛的人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盲目!我讲过,盲目崇拜,盲目追随,我不赞同这种人;通过智慧、通过观察,最后觉得行,我同意这种做法。在我身边跟我学修的人,大部分都是后者,并非盲目崇拜、盲目追随。若是盲目崇拜和追随,我不赞同,这种人是不会成就的。反之,如果通过智慧观察,最后做决定:自己应该学这个法,应该跟这个人学。这种人是不会轻易动摇的。为什么?因为这是他通过智慧观察而做的决定。
如果不是以智慧观察而做的决定,这种人就总会动摇。当然,动摇也没有事,但是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最主要的是,如果你总是飘忽不定,这样会影响你自己的成就。
无论做什么,都要通过观察再做决定。别盲目!别冲动!现在有些人说要出家。在这里出家,你要观察好。你要先了解出家的生活。这是高原,你了解这里的生活吗?“我知道这个地方,我也知道出家人的生活,我一定能做到”,然后再做决定,先做常住居士,再做行者。在做常住居士和行者期间,你都可以自己考虑;同时,我们也会观察。最后,双方都觉得行,才可以正式出家,才可以受戒。这些事情都不能盲目。
若人具足惭愧心,能救颠倒悬崖里,
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
“若人具足惭愧心,能救颠倒悬崖里”:颠倒就如同要堕入悬崖一般。如果你有这种惭愧之心,就可以将你从颠倒悬崖里救度上来。若是你有惭愧之心,就可以救你。
“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对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而言,有再多的教言也没有用。我在这儿天天讲、天天说,也没有用,对这种人起不到什么作用,没有任何的意义。
复次心具惭愧者,终不远离世法二,
殊胜善妙之规道,恒常行持不放逸。
若是具有惭愧心的人,他始终不会远离人规和圣规,不会放逸。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二规教言论》讲记(十)
1、什么是损害名誉的六种法?
2、为何说“若人具足惭愧心,能救颠倒悬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