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在近代时期,谭嗣同的“仁”,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4-09-03 02:34:13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在近代时期,谭嗣同的“仁”,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谭嗣同的“仁”体现着佛学提倡的大无畏精神。他在给欧阳中鹄的信中曾说佛劝解世人若能够以慈悲为怀自然能够做到不畏惧生死,“无不畏活,无恶名畏,无死畏,无地狱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盖仁之至矣。”佛学的内容以大无畏为主,已经成就了道德的人可以称其为无畏,那些教化人的人可称其为施无畏。人之所以能够无畏,根源于慈悲之心。只要是为了大众们的利益,就不会害怕死亡,不会害怕沾染恶名,甚至不害怕下地狱、入魔道,不会害怕强暴之力,达到这样的境界,便可以说他已经成仁了。

谭嗣同在扬弃儒家的仁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得出了自己独特的仁学思想,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思想来源的广泛性。谭嗣同的仁学思想来源十分广泛,他集合众家思想之所长,融会贯通,创作出了自己的仁学思想,他在主要著作《仁学》里也指出:“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黎洲之书。

可见其思想来源之广泛。我们知道谭嗣同的仁学思想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的仁学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王夫之的唯物主义道器观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和佛家的救世思想。同时,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日益增加的文化大背景下,加之谭嗣同作为一个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的爱国主义者,十分渴望通过自己的学识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他认真学习西方的自然和社会知识,集众家思想之所长,融贯中西,兼容并蓄,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政治伦理思想,可见他的思想来源之广泛。 第二,思想形式的神秘性。谭嗣同思想形式的神秘性主要是体现在其思想来源多少含有唯心思想和虚无主义,比如其思想来源中的“以太”学说和佛学的救世思想。

“以太”学说是谭嗣同在西学过程中学来的一个名词,谭嗣同认为“以太”是世界的本源,世间的万千事物都源于其中,“法界由是生,虚空由是立,众生由是出”。显然,谭嗣同用“以太”来解释世间万物的形成和发展,简单的把各种事物存在、运动的种种具体规律都归于“以太”这种无形无状的神秘物质,将其思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谭嗣同将佛学作为拯救中国的出路,设想世间有佛法无边的佛,它用佛学来净化世人的心灵,并且运用一种神秘了力量来拯救中国于危难之间;世人通过佛学修炼感悟拯救自己的前提下进而救世,也是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途径一步步推演来达到救世的终极目标。

谭嗣同主张佛学的“慈悲”为怀,这也是他主张平等的思想依据,佛学中的众生平等,表达了谭嗣同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望。他对佛学非常的执迷,这让他有时对世事感到彷徨和无奈的时候,他把对未来都寄希望于佛学,但是他将佛学中的“慈悲”视为其仁学思想的归宿和救亡图存的方法,进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人绝对平等的虚空世界,这不免具有不切合实际的带有虚飘渺的神秘色彩。 第三,思想本质的平等性。谭嗣同仁学思想和他的整个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的本质是追求人世间的人人平等,他的仁学思想的“以通为第一要义”,所谓“通”就是运用事物之间的相通而合为一体,彼此相互交错、沟通无碍、融为一体,进而在通过“冲决网罗”的方法达到中外通,即消除国界的限制,达到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上下通,就是破除封建礼教中分明的等级制度,从而达到上下平等;男女内外通,就是通过实现男女平等达到没有内外之分。

人我通,是指破除人我观念,实现“一体之分”,总之通过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平等,最后进入到“平等”的大同世界,这也是他进行政治改良的最终目的。平等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他不畏惧政府的杀戮甚至不怕献出宝贵生命去维护的信念。谭嗣同理想中的世界就是要达到人人平等自由、社会财富充裕、人们安居乐业这样一个民主的大同世界,可见,平等是其仁学思想的实质所在。 第四,思想批判的深刻性。谭嗣同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具有深刻性,冲决网罗的目标是反对封建的统治秩序和封建礼教的残害和压迫。

由于谭嗣同本人也曾深受封建礼教的残害,他犀利的眼光将封建礼教的邪恶看的很是透彻,一针见血的看出了封建礼教残害世人的本质,深刻性可见一斑。他对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批判观点和主张,具有振聋发聩的影响和作用,他不仅在理论上颠覆了封建礼教的合理性,而且在现实生活层面揭示了封建礼教的邪恶和残暴,所以他思想批判的深刻性也是为后人所称道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