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字的《心经》只为令世人看清3点,若能了悟,人人皆佛!
发布时间:2023-07-23 02:34:43作者:楞严经全文网只要对佛教有些许了解的人便知道《心经》 是佛教经典中篇幅最短,却又是最为精炼的一部经书,《心经》全篇仅有260字,但仅仅这260字却包罗万象,世间万事万物皆体现其中,无不涉及。
《心经》 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有称其为《般若波罗蜜心经》的,其内容背景是已了悟彼岸智慧的观自在菩萨,为舍利弗尊者言说般若智慧的得悟,然而般若智慧所得悟的具体是什么呢?短短的《心经》又要告诉我们芸芸众生一些什么道理呢?以下我们便来总结一下,慈悲的观自在菩萨为舍利弗阐明了哪些重要观点。
一,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
佛教有许多特定的名词,比如“三宝” “四大”“五蕴”“六尘”等等,而《心经》此篇开篇便说,“照见五蕴皆空”,那我们便首先来了解下何为“五蕴”。五蕴是佛教名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汇,它包括五种人的意识感受,分别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除了自己内心之外的所有事物,包括自己的肉体器官等等。受,是通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获得的感知。想,指的便是人的思想活动。行,便是行为表现。识,是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操作最后得出的具体感受,包括喜怒哀乐等等一切。而第一句“五蕴皆空”便是说,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这便好比一个梦境,当人入梦之时也有各种感知,但当一旦醒来便会发现一切皆是梦境,所以人的一切感知也是如此。
二,空
虽然菩萨在第一句已经说了“五蕴皆空” ,但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个“空”呢?佛家所说的空并不是天空的意思,也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一种融合。人的所有思想及行为都是基于主观判断,若是人能消除这种主观判断便能达到“空”的境界。那这个“空”是客观吗?并不是,所谓的“客观”也是站在主观思想上的定义,如果“主观”没有了,便也不存在“客观”的概念了。就好比一张黑白两面的纸,现在“主观”角度可以说它是“黑色”或是“白色”,而站在“客观”角度便可以看出它是“黑白”两色,但若是站在“空”的境界来看它,它只是一张纸。所以,如果抛却“主客观”思想看待世界,它便是一个整体,任何事物都无法从整体中剥离,这便是真的“空”。
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经文中的此句便是通篇的精华,这里所说的“空” 便是指“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这里的“色”指的则是包罗万象的五蕴“色境”。
这是两个对立的概念,“空境”是指完全的融合融入,“色境”是指对万事万物的执迷。若能达到“空境”便能摆脱对“色境”的执迷,站在“色境”看世界好比一棵小草看待整片草原,而站在“空境”看世界,则完完全全将自己变成草原的一部分,我即是草原,草原即是我,便没有了个体的概念存在了。所以“空境”便是《心经》中的精华,如同将一粒盐融入到无边浩瀚的海洋之中,我即是海洋海洋即是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若能了悟,你我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