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出离心
发布时间:2022-05-13 11:28:55作者:楞严经全文网学佛的人们有个普遍观念,是厌离娑婆,向往极乐。因为娑婆世界很苦,有生老病死等种种苦,所以想脱离。可是要想离苦,必需明白苦是由哪里来的。所谓苦集灭道四谛法,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先明白苦是怎样产生的,才能去解决。
苦是感觉和领受的意思。通过眼 ·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进入思想意识,然后通过第六意识“分别”后在由第七“末那识”执我,而感觉到自己的苦痛。比如有人骂我,耳朵听到后,就会意识到是在骂我,心里马上感觉到不舒服。产生嗔恨而觉到苦,这就是苦的感知和领受过程。我们知道苦是因执着我而起的,如果骂的不是我,我们肯定不觉得那么痛苦。所以修行要先修我空,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我相”空了,其他三相也就不分别了。所谓空不是不想就能做到,而是从不分别不执着达到的。要想不分别必先断妄念,没有忘念起来也就不会去分别了。参禅的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修心就是在断妄念,断妄念即是灭妄想,也是离苦。因为苦是由妄想分别而产生的,这是灭苦的方法,也是修心的方法。人们知道了世间的苦,想尽一切办法去脱离,于是找到了宗教,因为宗教是通过信仰和精神寄托来解决人类精神痛苦的。各宗教都是用信仰和寄托去离苦得乐的,这不是究竟的解决方法。大乘经典里经常谈到,远离痛苦要有出离心。这个出离心不是让我们出离生活和世间,而是让我们出离贪嗔痴的枷锁。如果没有了贪嗔痴就不会起烦恼,菩提心也就容易生起了。有的学佛者把净土宗的真实意义理解错了,以为修净土是为了早日离开娑婆世界,把离开社会当做出离心了,真正的出离心是出离贪嗔痴,五欲。
六祖说:“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出现于世是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不是让人们离开社会另去找一个解脱之道。苦是从思想中产生的,还得从思想上去解脱。社会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离开现实的生活不能马上改变我们的思想。远离社会群体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更狭隘,生活的更艰难。我们每个人投生到这个世界来,首先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呵护,同时也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也担负起了长大后奉献和回报社会的责任,如果这时我们想远离这个世界,那就是在逃避现实,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众生都在有意或无意的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学佛者发菩提心的具体表现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奉献社会,这是往生净土的资粮。因为往生净土的缘是,忆佛念佛,发愿,发菩提心,聚集资粮。经典里明示求生净土是临命终时求生,而人们往往把求往生领会成是现在要做的事。这样就把佛法误解为离世脱俗的消极思想了,佛法让我们离的是贪嗔痴的世界,脱得是妄想、名闻、利养、自私自利的俗。修净土现在做的是发愿,临命终求往生,发菩提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行菩萨道也是聚集资粮。行菩萨道不是空想,是现实生活中的奉献。内心充满了慈悲,行为上去利益社会和众生,才是身体利行的菩萨道,
何不把我们时时刻刻赖以为生的社会庄严成佛净土呢?有了现实的净土又何愁临终,缘不到西方净土呢?所谓:生则要生,去则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