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发布时间:2022-03-20 18:27:44作者:楞严经全文网悟演法师的讲义
《快乐》
一、很多人都说,我们每个人的心很不快乐,现在的生活很不快乐,那么,如何求得心中的快乐呢?不是说你创造了更多的人天福报,你就是快乐;不是你拥有更多更多的朋友,你就快乐,内心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如何求得呢?内心的快乐应该是以慈悲与智慧为源头,以烦恼的止和息而启。我们心中的不快乐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放下对自我的重视与执着,对待他人的付出不是无私的,所以你心中根本就不快乐,没法快乐。经常有人说:「问心无愧就好了。」问心无愧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既然有勇气开始,也要有勇气坚持,这才是问心无愧。而我们绝大部分学佛的人都是半途而废,随意改变自己,你没有把心真正定位。问心无愧的事,既然有勇气开始,就要有勇气坚持,才能得到真正的心安。《金刚经》中的金刚之所以成为金刚,金刚有一种不变不坏的初发心原理,经过外在的打磨,能够让它更灿烂光芒,这才是真正的问心无愧。应该从佛教理念上去理解,不要完全站在这个俗地上去看待,去分析。
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打交道,不可能没有口角、是非,但是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当我们看到别人错误的时候,我们如何去发心批评,帮助他呢?作为一个学佛修行的人,你如果要批评别人,自己要做到:1、内心中没有反感,你不做到反感这个人和事,没有看不顺眼,没有厌恶等不良情绪,纯粹就是希望对方好,你有这个发心,你可以批评。2、你要对这个人和事有充分的了解,不要带有偏见。3、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霜。」我们批评人要找准机会,言语适当,你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要说,宁愿烂死在肚子里,等待机缘到了再讲。想批评别人就要具足以上三点。也是这样说,我们要批评人的发心动机一定要纯善,这一切的一切可以归纳为一个偈诵:「明空性必见缘起,无分别即无烦恼。」明白了世间的空性就会洞见世间缘起之法,没有分别才可以灭掉烦恼。这也是我们大伙生活修行的一个原则和要点。大家都知道学佛修行就是要让自己的心永远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
三、那么,如何让自己内心平静呢?我们很多人为什么心不平静?就是太把自己当一回事,执着于这个我,这颗心永远在这个我的中间,不断产生心与心所的关系。因此要想真正做到内心的平静,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旁观者看什么?不是看别人而是看自己。把自己当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自己内心念头的起动与停止,这样长期下去,慢慢就可以把心平静下来。不管遇到任何境界,你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平静下来,不要等到人家来指责,来说你怎么样,怎么样,你才觉醒,要永远在二六时中以一个旁观者心态,来关注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才能使得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把我们心处于良尚、平和、不急、不气、喜悦之中,佛法是解脱快乐的,因此,我们要喜悦地修行,要自在。
佛法是减法,包括减掉无明、烦恼、惑业,因此我们要懂得这个减法的规则,就是用佛法的武器来洗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时时出现:包容、出离、慈悲、智慧。我现在仍然还是做徒弟,我的好几位恩师还健在,遍布海外内。所以如何具足徒弟相,传承恩师法脉是我必须努力修持的。我的人生理念是:能不辱身,便是荣亲。不会做好徒弟,就一定不能做好师父,这是我个人对师徒关系的理念和处理的原则。能否把佛法真谛真实的传播,利益众生,才是好徒弟。天天哄着你,天天靠着你的不是好徒弟,失去了佛法的真实教义。世间情叫俗情,佛门情叫法情,法情是平等、无相,没有任何形象的,就是一种欢喜、方便、真实的情义。我们凡夫众生是在边地痛苦摸索,造种种的业,因此有这么多的烦恼和不幸。佛法的根本道义是中道,中道是我们唯一的一个行为准则,偏离中道必有果报,爱之过急,恨之必惨,这也是果报。所以对治世间的一切必须要有空性的理念,良善的心态和智慧的言行,你才能在这个世间做好,才能把自己做到强大,靠谁都靠不住,只有自己靠自己,一定要牢记住师傅我这句话,我也是把它记住在心中。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