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念佛禅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31 17:33:52作者:楞严经全文网整理

禅和净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摆脱生死烦恼,解脱成佛。两者不但不存在根本的分歧,而且有很多契合之处,可以相互融通。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体悟真如、实相。净宗所念的阿弥陀佛,梵文原意为 " 无量光 "、" 无量寿 ",是对真如、实相的形象化、人格化。祖师们常说 "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就是说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即是自心本性的心性显现。净宗是从外在的人格化的、形象化的净土入手,以信、愿、行称念佛名,当功夫精纯,念到一心不乱,念而无念时,就能够见到 "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 了。一旦见了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就必然感应到阿弥陀佛及西方净土了。禅净等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时代。小乘禅法修行法的 " 十念 " 之首即为 " 念佛 ",后来,禅观与念佛相结合,形成了大乘佛教中的一种重要禅观——念佛禅。在禅、净独立成宗之前,念佛禅的形式就出现了,主要是通过忆念、观想佛而入三昧定境,且佛不仅仅限于阿弥陀佛。最早把念佛禅介绍到中土的经典是《般舟三昧经》。汉代最早来华译经的著名译师之一支娄迦谶,在译介大乘般若学的同时,也译出了数部禅经,其中就有《般舟三昧经》,从而把念佛禅介绍到了中国。《般舟三昧经》介绍了 " 般舟三昧 " 这一大乘佛教重要的禅观,其特点就是与念佛法门相结合。经中指出:" 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 ",行此三昧,能获得无量的功德,为了得此三昧,经中提出了 " 戒清净,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 " 的修行法。

从禅净到念佛禅

《般舟三昧经》以大乘般若空观来指导念佛,通过念佛而证悟大乘 " 人法二空 " 的佛理。《般舟三昧经》提倡一心念阿弥陀佛,对净土法门在中土的传播有相当的影响,同时,其将念佛与禅观相结合,提倡念佛禅,突出一切 " 无所有 " 的般若性空思想,主张 " 心是佛心 "," 心作佛 ",这对后世的禅宗,影响深远。最早在具体的佛教修行实践中,将念佛与修禅结合起来的,是东晋庐山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是道安大师的弟子,在佛学上主要发挥道安大师的般若本无说,道安大师曾明确指出,戒定慧有机的整体。慧远大师与道安大师一样,非常重视禅修的重要性。慧远大师则循着其 " 宅心本无 "、" 崇本动末 " 的思路,认为要达到解脱境界,离不开禅与智,他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说:" 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者,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 并指出," 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他还专门请教当时在长安传大乘禅法的鸠摩罗什大师时,问及《般舟三昧经》中的 " 念佛三昧 ",讨论了 " 禅定 " 中所见之佛的真假问题。中国禅宗自四祖道信大师开始,就很重视般若经典中的 " 一行三昧 "。道信大师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说:" 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文殊般若经》中说:"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就是专注于无差别的法界,念兹在兹,一心不乱。《文殊般若经》还说,从称念佛名进入一行三昧的方法,即是 " 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人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河沙诸佛法界无差别。" 系心专念一佛名号,真正念到功夫深切,就可以明心见性,入一行三昧。这样一来,禅境就与净土宗所要求的系心佛名、念念相续的境界相同。净宗念佛达到《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的 " 一心不乱 ",则当前一念与佛法身融为一体,与禅门的一行三昧无二无别。

从禅净到念佛禅

继承道信大师法统的是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以念佛为净心方便,如《传法宝纪》说:" 及忍、如、大通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密来自呈,当理与法。" 以 " 念佛名 " 为方便,成为普遍的禅门修行方便之法。后来,弘忍大师的弟子宣什法师倡导 " 南山念佛门禅宗 "。及至禅门大师百丈怀海制订禅林清规时,规定荼毗之时,称扬弥陀圣号。众所周知,从佛教理论高度系统地融合禅净,倡导禅净等持的,是唐末宋初的禅学大师永明延寿。永明延寿大师是会通禅教、禅净、禅律的集大成的学者,他以万善同归、理事无碍的思想,继承中国禅宗自达摩以来以心为主、注重心性论的传统,立 " 一心为宗 ",调汇、融合佛教各宗,将一切经教纳入 " 一心 ",折中法相、华严、三论、天台等宗派以融合于禅。又融汇、调合、会通禅净,提倡禅净等持,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持戒精严,参禅、行道、念佛,永明延寿大师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威望极高,受到吴越王钱氏政权的尊崇礼遇和大力支持,对后世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宋代之后整个中国佛教的基本格局,被公认为是继六祖慧能之后 " 古今第一大善知识 "。

从禅净到念佛禅

禅净等持与念佛禅,引领的要点在禅或在净?佛教界有些不同的说法。我认为,从 " 禅净等持 " 名称看,禅字排前,可见禅法是帅,是引领者。从念佛禅的名称看,名称名的禅,也可见念佛禅讲的是禅法(而非净法)也。禅法是手段、方法,入禅是目的、目标,以此入得三昧,然后,本性彰显,此是依靠内力解脱,是内因。只是,念佛是该禅法的手段、方法而已。因为,佛教是讲因果、讲自救、讲自我主宰的宗教。而同时,念佛,也具有助益促进禅者入禅,感应外力加持之功效,是外缘!从实相与本性上讲,其实,内外不二。而这内外之力、内外因缘一旦结合,禅净等持、圆融共生,则禅道何尝不入、不悟,佛道何尝不入、不成!圆融、共生是佛教特有的重要精神,从禅净等持到念佛禅,是佛教圆融、共生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念佛禅,体现的是禅与净一体同源,相即相入,互摄互融,也是我们中华禅之心灵禅修法门的修证核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