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泉州佛教的兴盛
发布时间:2024-08-06 02:31:52作者:楞严经全文网据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转引《名胜志》云,泉州西门外九日山延福寺 晋太康年间(280 289年)建,去山二里许。唐大历三年(768年),移建今所,寺额欧阳詹所书。大中五年(851年)赐名建造寺 。这是文献记载的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
唐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亦为佛教的兴盛时期。自唐太宗至僖宗等八位皇帝均信奉佛教,牵动了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浩繁的译经事业基本完成,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宗派相继崛起,多种规仪制度的汉化和建筑、雕塑艺术的发展,使佛教得到迅速流播。唐设鸿胪寺下的崇玄署管理僧、道。武则天以后,以礼部下的祠部辖僧、道事务。唐代,泉州的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崛起,为佛教在泉州流传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佛教寺庙的兴建是佛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标志。
唐垂拱二年(686年),在泉州肃清门外建白莲瑞应道场,后赐额莲花寺。垂拱三年(687年),在龙首山麓建安福寺。长寿中(692 694年),莲花寺改名兴教寺。神龙中(705 707年),改名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天下佛寺皆改名开元寺。天宝六年(747年),在肃清门外建水陆寺。贞元年间(785 804年),在郡治北清源山梅岩已有福先抬庆院。唐天祐年中(904 907年),建观音院,宋治平年间(1046 1067年)赐名普照寺。唐天祐年间,在青阳山有法云寺。还有建于隋唐年间的同安兴教寺,宋熙宁年间(1068 1077年),改名梵天寺。总之,有唐一代,泉州一府五县(同安、惠安、安溪、南安和晋江)共造佛寺院40多座,足见唐代泉州佛教之兴盛。
今泉州开元寺仍保存着纪年为唐大中八年(854年)的六角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构件。经幢为乡贡进士欧阳偃及沙门文中共书。经幢有篇序文,叙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唐朝大中八年的泉州佛教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有一面是题名刻字的,这些题名有三部分人:
其一为信众募缘题名,有姓名者数十人,这些善信中有许多女施主,她们的名字有一个特点,是以数字为其名的,即从一娘、二娘、三娘、五娘、七娘、十二娘不等,还有几位名字相同,仅姓不同罢了。经幢记载,募缘捐建此经幢的善信有200多人。诸多捐款、捐物的善信,有是是 为考妣,各舍铎一口 ,有的施舍布一疋 以为孝妣 。
其二,经幢题名的人还有泉州的地方官员。如朝议大夫使持节泉州诸军事守泉州刺史上柱国薛凝,都押牙将值仕郎□太常寺奉礼部骁骑尉谢愻等。从以上官职看,薛凝是官三品,阶五品;谢愻官职唐史未见;《五代史》有 押衙 官职,未见 押牙 。这些地方官对佛教之倡导,甚至他们就是佛教信徒,因此有利于唐朝泉州佛教的发展。
其三,佛顶尊胜陀罗经幢的书写和镌字人。书写人是 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 。《闽中金石略》认为 一石而两人合书,亦为创见 。介更重要的是 乡贡进士欧阳偃, 《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的《选举科目》不见其名。这可补府、县志之缺。唐朝泉州仕进文人为佛教经幢作书,对佛教在泉州的发展也起了推动的和用。唐朝泉州被誉为 泉南佛国 。经幢是卢准等三人募缘拾二千文树立的。
唐乾宁四年(897年),文人黄滔撰《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记泉州开元寺初建, 尝有紫云覆寺至地,至今凡草不生其庭 ,又说: 垂云薙草,天启地灵。之如是,则开元寺实寺之冠,斯又冠开元焉 。这里说的是自唐垂拱以来,泉州开元寺流传的美好神话传 说。至今,泉州开元寺的 桑莲古迹 、 紫云殿 、 紫云屏 等,都是承唐垂拱以来的 垂云薙草 的传说而来的。《碑铭》又云,泉州开元寺和 桑莲、云草 之盛名, 实寺之冠,斯又冠开元焉。 可知早在唐朝,泉州开元寺就是闽中诸寺中最有名的佛刹,而泉州开元寺以 桑莲、云草 为最为著名的胜景。唐末王审知的崇佛,泉州佛教的兴盛,一目了然。
唐朝泉州出现了不少著名僧人。如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年 756年),泉州超功寺僧人昙静,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泉州开元寺僧人匡护,讲《上生经》,听者常千人。泉州僧人怀晖,元和三年(808年),召至长安,入宫廷麟德殿讲论佛经,谥号大觉禅师。唐会昌年间(841?/FONT>846年),有黄糵禅师,卓锡同安县夕阳山。有泉州开元寺僧人令言,出游燕、赵、传《法华经》、《上生经》。咸通六年(865年),有僧人文> ,在泉州开元寺东建造高九层,赐名镇国塔。
泉州南安延福寺僧人无等,于九日山镌刻 泉南佛国 四个大字。《祖堂集》记载,泉州南安人岩头和尚, 于长安西明寺具戒成业 讲《涅槃经》。还有义存禅师,南安县人,出生于长庆二年(882年)。据唐朝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载,其你而下 皆友僧新佛,清净谨志 。12岁 从家君游莆田玉涧寺 。17岁落发。唐会昌灭佛,义存蓬迹于福州闽候之芙蓉山。宣宗即位(847年),废除灭佛令,义存 北游吴、越、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讫巡名山,扣诸禅宗 。后到武陵参见德山(南禅宣鉴大师),宣鉴 出其徒数百,咸莫之测 。宣鉴 出其徒数百,咸莫之测。 宣鉴对义存评价很高,云 斯无偕也,吾得之矣 。
据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大师碑铭》载,义存于福州雪峰山广福院住持40年, 常不减一千五百徒之环足 。《碑铭》又记义存分灯弟子与南禅少林的关系。云:真觉大师 庶几者若干人,其一号师备,拥徒于元沙(今安国);其二号可休,拥徒于越州洞岩;其三号智孚,拥徒于泉州招庆;其五号神晏,今府之鼓山也。分灯之道,皆膺圣奖赐袈裟 。《碑铭》特别指出,作此碑文系受托于 元沙级宗一大师、招庆(泉州)元晤大师、鼓山定慧大师 。由此可知,义存大师继承南禅青原法系下的曹洞派,在闽中分灯泉州招庆寺和福州鼓山寺。
《碑铭》对义存分灯弟子而 膺圣奖赐紫袈裟 一事,大加赞扬。说此分灯之道,在南禅少林和曹洞派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即 自少林之逮曹溪,无不刻碑而纪颂 。这就表明,唐末南禅少林在闽中据点一为福州、一为泉州,即一为福州鼓山寺,一为泉州招庆寺。
唐朝泉州的佛教虽然受会昌年间武宗 灭佛 的打击,但很快得到纠正。唐一代佛教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汇,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佛学体系。
各宗学说竞立,汇成卷帙浩翰、内容深博的佛学经藏,研究佛学思想的风气大盛。如泉州开元寺开山祖师匡护,善讲《上生经》,听众 骤致千人 ;开元寺僧令言,苦行内典,传《法华经》和《上生经》;释叔端,学通《唯识》、《维摩》、《俱舍》诸论,学识渊博,著有经论数十卷。其门下弟子道昭,深通《唯识》,著有《真书唯识论解》80卷,时人称为 唯识大师 。禅宗雪峰义存分灯泉州的弟子慧、元晤,都是著名的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