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随时随地可修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7 11:29:11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随时随地可修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几种随时随地可行的办法。每个人因为环境不同,兴趣不同,有人欢喜这一种办法,有人却以那一种较为适宜,所以我提出的办法,只是供各位参考而已,各位举一反三,一定可以自己想出更多更好更适合的方法,来做这种有意义的修行的实验。

  那几种方法呢?

  各位中如果有过晚上睡不著的经验的,一定能够了解安静的心境是何等的重要。安定心境的好处,不仅是修佛法的正道,而且对于你的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全都有莫大的关系。定心并不是叫你不要有思想,而是叫你的心不要散乱。佛法中有两种办法,可以帮助你将心安定下来,不会胡思乱想的散乱:第一种是‘‘松‘字诀。随时随地记著这个‘松’字。肉体要尽可能放松,精神也要尽量放松。心里一紧张起来,肌肉紧张了,要马上放松 ;声音提高起来了,心情暴躁起来了,要马上放松。总之,紧张是散乱的主因,而‘松‘能助你安定。所以‘松’是第一个妙方,随时随地,都可记得。

  佛法中的第二个安定心境的方法,是集中思想。佛法是讲因果的,所以非常重视愿力。诸佛菩萨都有救度世人的宏愿,如果人的心境,和佛菩萨的愿力相应,正像收音机转到某一波长,能够收音一样,会得愿力的感应,助你定心。所以佛法中顶简单也顶普遍的教人集中思想,安定心境的方法,是默念或诵佛号。譬如一心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都是顶有效的好办法。

  我这里要著重的是我人如何才能随时随地利用机会。一般人总觉得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做这种对身心有益的事。可是如果你真能仔细检讨一下,则你会发觉,一天之中,实在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

  让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有一位女太太,神经常常紧张,很怕坐汽车。每次坐别人开的车子,总是拳头握得紧紧的,眼睛盯著前面,好像随时准备碰车出毛病的样子,车坐不了多久,人就感觉很痕累。有一天,她忽然想起,为什么不在坐车子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呢?自此以后,她每次坐汽车时,总是闭上眼睛念观世音菩萨。起初,心还是定不下来,车子稍微顿一顿,马上睁开眼来看个究竟,车外稍有一些特殊的响声,马上东张西望,唯恐已经碰了车。渐渐的,念观世音菩萨念上了劲,不但一上车就会自然而然的念观世音,现在而且已经用不著闭眼睛,车外的境物声响,对她似乎已不大关心,只是一心专注的念观世音菩萨。她现在不仅是坐汽车时神经紧张已完全消除,而且平时的神经质态度,说来奇怪,竟也不知好了多少。

  因为每个人的环境及生活状态不同,利用机会一定要每个人自己去找。我有一个朋友,他坐上飞机火车任何的交通工具,总是看佛经或念佛诵咒。有的人利用办公时间的中午 ;有的人利用走路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甚至于做头发、理发的时候;有功夫深的,竟可以陪人去看戏,看电影,而他竟能在戏院中念佛念经。总之,机会很多,全看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利用。

  更进一步言 :你如果能细心体味一下,你在一天之内,说多少不必说的话,做多少不必做的事,这些时间,是否可以利用呢?

  进一步观也就是透过一层想一想。拿那位怕坐汽车的神经紧张的女太太来做例。我们很容易推想,她之所以坐汽车时,神经紧张,握拳凸目,是因为她惧怕撞车,伤害她自身,或同事中她所心爱的人。但她如果能作进一步想 :这种神经紧张及握拳凸眼,究竟对行车之安全有什么帮忙呢?这辆车会因为她的神经紧张而更安全些吗?透过眼前的一层,进一步想一想,就可能哑然失笑,知道这种神经紧张,原毫无用处!

  这类庸人自扰,以幻想为真实,弄得坐立不安,睡眠不稳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对这类事,若能够透过表面作进一步的观察,则自会烟消云散。

  神经紧张,疑神疑鬼,属于情感 ;进一步观,透过一层去想,是理智的作用。随时随地能够作进一步观,即是训练理智与情感并起。这种修法,可以减少许多的无谓烦恼,使生活愉快轻松而有趣味。

  上面我们讲过,佛是大智大悲的人格,是理智和情感同时达到最圆满境界的人格,是至善至美至真的人格。同时提到,人人原本具有和佛一样的本性,只是受了分别思惟和幻觉的影响,以致埋没了本性。

  这第三个修法是常常提醒自己:应向‘开显本具佛性‘的方向去努力。例如,在要发怒时:应立提正念 :‘这样是不是顺乎佛性之道呢?’‘如果佛陀处于这样的境况,他会不会像我一样的发怒呢?‘我们虽不能和佛陀一样,但我们既以‘仿效佛陀的言行,以开显本具之佛性’为我们的人生观,则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应照这方向去发展,对此当前之境,就不致于像平常人的容易放肆发怒。如果我们能常将‘仿效佛陀‘四个字记在心里,一切言行,自会与本性相应,与佛法相应了。

\

  习惯此点之后,更进一步,就要放弃比较和仿效,而将自已直接想作佛。‘我是佛,我遇到这种境况,将如何处置?’佛说人人本具佛性,你把自己想作佛,并没过份。切切不要自已畏惧,不敢自比作佛,放弃一个极好的修行方法。

  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个顶基本的理论。人在没有成佛之前,是没法跳出因果圈子的。有这样的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果,丝毫不能勉强。有的人做了坏事,硬说不相信因果,这种人只是自己骗自己,其实他心里毫无把握,只是口硬心里慌,一旦恶果成熟,亦无人能替他代受!

  为什么许多人都不相信有因果呢?因为人类的智识,只能及到今生此世 ;过去世是怎样的?未来世又是怎样?都是我们智识领域以外的事。可是据佛法言,今世的因,并不一定在今世成熟,这要看这种因的性质及轻重而定,有的因可能要来世或几世之后,方才成熟。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因于今生所种的因,而可能是前世或许多世前所种的因。强烈的因是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如即在今世)结果的,但这只是指非常强的大善事或大恶业而言,方能在今世见到现果。

  还有,一个人的种因,并不一定全是善因或者全是恶因,往往是多种善恶的因都有;有的果也可能由于缘的不足而消沉,因此单看某个人某件作业(因),就很难说他一定会得如何的果。

  明白了上面所讲的道理之后,看到世界上往往有许多害人利己的人,终身享乐;而不少忍让乐善的人,却常常吃亏,就不会有因果无信的感慨,更不必恨人生无是非,无果报,而生悲观傍徨的断见。

  佛法说任何因,不论大小,一定会产生它应有的果。‘法华经'上明明讲,任何微小的功德,如向佛像低头稍稍致敬,如小声唱念一、二句经句或佛号。这种小因,都会渐渐成熟,最后得成佛道。所以我们倘若能随时随地想到因果,就自然而然的会种下多种善因,无论其大小;至少也可以少种点恶因。此种随时随地想著因果的习惯,一旦养成,力量是很大的。各位不妨从今天起,就试试看,在做任何事时,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即是一种极有力量的修法。

  菩提心是佛学里的一个专门名词,需要解释一下。简单的说来,就是你观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样,要尽你的可能来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使一切众生都能有佛的知见和成就。

  随时随地发菩提心,就是随时随地连想起这种普救众生的决心。普救众生,也可以说是大乘佛法的基本悲愿,我们在做任何事,遇到任何人,都能时时想到将这了脱生死,解脱苦痛的佛法,判绍给人,即已经在佛法譬修持上,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这里要想著重的是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检讨是否时时在兴起这普救众生的悲愿。倘若在做任何事时,能提醒检讨:这件事究竟对解除人类痛苦或众生沉迷有何帮助?这样你的菩提心已经不小,用佛法的术语来说,你已经具有菩萨心肠了。

  菩提心并不是一下子就会发起,普通人只好慢慢的增进。第一步不要待存害人。第二步常常自已提醒,我做这件事,与别人有益没有。第三步进一步想是否能够帮他脱离人生种种的痛苦。开始时的对象,每每是很狭窄的,也许只及到你的至亲好友,慢慢及到你认识的一小群人。但倘若对这一小群人,你能时时兴起这种助人救人的念头及行动,你的菩提心,可已经就不算小了。

  渐渐的你会将这种慈悲解救人类的心推广开去,超越地域国家的界限,普及一般的大众,不受民族宗教人为的限制。这时你的菩提心已经相当伟大广润。久而久之,你这种慈悲救度的心情,就会超越人类的界限,而普及一切众生 ;再久而久之,你就可以不受今世的限制而普及过去未来。到这种境界,空间时间的领域,都已扩大。随时随地,做任何事,起任何念,都念念不忘于普度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救度一个众生,即救度无数无量的众生;救度无数无量的众生,还同于救度一个众生;因为诸佛、众生及我,本是一体无别的。虚空无尽,本性无际,到此境界,你的理智和情感已平等一味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