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

发布时间:2024-09-26 02:34:06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

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发了这样的心,能够感受到广大无际的依报净土。国土有依报,感得长远无量的正报寿命。极乐国土极其广大无际的净土,无量寿,无量的寿命。不但佛是无量寿,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都是无量寿,除菩提心无能当此。发菩提心的重要,他们最后要成佛,但是他们先得到华报,往生极乐世界。心就是广大长远,没有边际,因为他们得的果也没有边际。

第二顺理发心。信解一切法皆如幻如梦。《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非有非无,不是有也不是无,四句都离。应该说是一句,不是一句,非有非无是一句,也有也无是一句。都不是一句,非有非无作代表了,离言绝虑,离开言说,言说是说不到的。说不出来的。就像电视所传播一点的光,一个点经过扫瞄,加上光的作用,所以把它拼起来,成为一个图像。好像这样,变成语言。只是一个点,一个点看不出图像来,必须同步,这个图像才显出来。言说也是如此,不是言语所能表达好的。所传送的只是整个图像的一个点,很片面。绝虑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议就是说,不能说,说不出来。开口便错,说出来全都是错的。古代禅宗师,入门便骂,一进门不等你开口,棒子就打下来。虑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议、不可思、想不到的。刚才所说到的为什么不让大家供养自心,你所能想得到的这一切都是在意识里的东西,都是分别意识的东西,只有绝了这个意识。开悟的人是什么情况?就是妄想中断了,大家都以为我看了很多经,懂了很多经,也能讲很多经,那佛教就是这么回事了。远不是这么回事。这些经都是指路的路牌,路牌叫你看月亮,月亮在哪呢?你没看见,看地图吧!啊,这是巴黎,这是巴黎吧。这是北京法源寺。你看地图上可以所说这是巴黎,都是在地图上的事情,在思虑之中,脑子妄想不断,你意识中所能思维到的。你看地图,看路牌,但还要好好看,要不好好看,你根本没有法子认路。更没有法子看月亮。你如果把这个看成月亮,我这个是灯,以为灯就是这个样,就错到极点了。我指的是这,而灯在那里,但我说话的这里是灯,这就是灯,大家很多理解都是这样理解,不能供养自心,要慎勿信汝意。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从这个信解之上,发广大之心,虽不是有烦恼善法,不是有烦恼,烦恼即是菩提,也没有这个善啊。都是相对之法。烦恼与善法是相对的,在佛的高境界是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就是不二,没有一个东西是两个。《大乘起信论》说为什么有无明?不就是不如是知,真一法一故。真一法一,不如是知,真一法一就二了吗?出了所,有能有所,就是二,对立面就出来了,矛盾出来了,从此矛盾重重,没完没了。顺理发心,不见烦恼善法这样一个对立,不但这个矛盾,所有一切都可以不是矛盾了。而不拨无可修可断。不拨在老版没有,在新版加了个注解。无拨无怎么讲?即不排除,拨就是排,无就是除,变没有了。虽然没有烦恼跟善法,也没有排除,有可修可断。从容中道,这个地方很重要,因为都平等了,就没有可修了。有两派居士在公园公开辩论,一派说有修有证,一派说无修无证。这个是这样,没有烦恼没有善法,但也不排除有修有证,虽然不排除有修有证,然而没有烦恼没有善法,这才符合第一义谛。大家想的、众生想的,不是东边倒就西边歪,往往矫枉过正。一个墙往东斜了点,撑一撑。往东斜了点,往西撑,还是往西撑,结果把墙撑倒了。众生就是这样,边见。不拨无可修可断。虽愿于都断都修,也不违于无住三昧。我一切都要断,我一切善法都愿意修,烦恼都愿意断,然而他还是无愿三昧。明明有愿,愿意修、愿意断,有修有愿有断,跟无愿三昧是一味的。法华讲的事理无碍,理就都没有,事可修可断,事和理是无碍的。寂而常照(寂是寂定,不动,这个理。照是用),彼此无碍,不是存在哪一边,这个地方很重要的,这个地方我们就慢慢体会到菩提心到底是怎样一个心。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我愿意度一切有情,而心里没有存在一个谁是能度,谁是所度。《金刚经》一上来就说,要无量无边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而是没有一个众生而灭度的,跟这个是一样。是在度,而自己没有存能度所度,三轮体空。我送你一个录音机,内不见能送之我,外不见受赠之人,中不见所赠之物,三轮体空。但我这个录音机还是送给你了,这样就能随顺于空无相。澫益大师写的《金刚经破空论》执着于《金刚经》无相、无为、无住,都跑到无里去了,就忘了无住还有个生心。这样空与相不相违背,空无相中还度无量无边众生,断无量无边烦恼,修无量无边的善法。经说 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金刚经》的话,如是发心,功德无边。 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一切佛拿穷劫的时间都在那说,有多少多少功德,也说不完,极赞这个功德,这跟智慧很有关系,有这样的发心,这样的一个心境。

修圆教的行人和普通的人修行是日劫相倍。圆教的人有圆教的见解,他修一天等于普通人修一劫。讲提高效率,这是最提高效率的办法。使你成为圆解圆修,让你一天等于别人一劫,事实真是如此。这可以用事实证明的。底下引用日本、朝鲜的大德,把菩提心顺理发心发挥的很好的。《观经》这是净土法门,讲往生修三福,我们就不广引了,只引第三段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还说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这是《观经》的话。把这三个心放在一块就是菩提心。至诚深啊!摄取一切善法,回向发愿,度尽一切众生,这是《观经》上的。同样的,在《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观经》中也是说要修,要发菩提心。再引密宗的话,很多人都在想学密,实际都搞错了。密宗有很奇怪的相,一些很奇怪的法器,就觉得他一定有秘诀,我要得到秘诀、密法,我就成就很快,这都是邪见。密法之所以能殊胜,所以能即身成佛,就是密宗特别重视发菩提心。底下几段是密宗的话。密宗得果殊胜,它讲即身成佛,禅宗是说迷是众生,悟了就是佛,指心就是佛。这是布袋和尚的话,是心是佛,你悟了心,你就是佛。没有说这身就是佛。身也是佛,密宗说即身成佛,身是身体的身,它的特殊之点。为什么呢?就说它有奇怪的相,当然不是。他说菩提心,他这个菩提心很深入,要点是菩提之心,成佛之本。想成佛根本是什么?就是菩提之心。大事因缘莫过于此。佛的出现于世,这是一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

重视菩提心,不能光重视,要真发呀!《菩提心论》 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 这个菩提心就包了含藏了一切佛的功德法,都在这里头。这重要性可知道 若修证、出现 ,你的修持得到一定的证,不是最后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还是有一定的证,让你证的初果也是证。禅宗开悟,破本参,也是证悟,破重关......他有些证,得三昧,证到某种三昧,这也是证,这不等于最后彻底的信解行证最后的证。在你修证之间出现,能出现菩提心了,则为一切导师。你就是一切人天的导师,不是那些其它东西。很多人不明白,我那点小便宜、小好处,得那点小感应,而不知道这个是如此重要。归本,则是密严土,菩提心发了之后,归于它的本,归于它的本源,本源就是密严土。密严土是密宗,毗卢遮那佛的佛土,也可以说就是极乐世界。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你坐着修法,出现了菩提心,不要起座,一切佛事你已经完成了。这里有出现两个字,这个地方菩提说地很高,菩提高到这种程度了,出现了菩提心就是一切的导师。人天的导师,甚至于九法界的导师。一切对于缘觉,对于声闻、对于菩萨都是导师。归本就是密严国土,也是华藏法界,一真法界。不起于座,成一切佛事。哪还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一切佛事都已经圆满成就。菩提心是这种的殊胜,这样的重要。又赞菩提心说: 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求佛的智慧,通达了菩提心,这个比那个要求低一点。通达,能够通达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身,在这个生命之中很快成就到大觉之位。菩提心是如此殊胜。

我们也发起了很大志愿,也有了智慧,也有了慈悲,也有了愿力,算不算也发了菩提心呢?打个比方,杏树核埋下去,杏核要发出芽来。第一步,杏仁里有一点点绿,然后长出一个绿芽,从杏仁里出来。第二步,是从软皮中钻出来。第三步,从硬皮钻出来。第四步,从土里长出来,长到离开土这么高一个苗。咱们要问人,这是什么呀?不认识,长出来个什么?这是杏树。这么高就管他叫 杏树 。就说这个就是菩提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管它叫什么?就叫佛了。在这以前,我们没发就不相干了。要真是有点发,就好像在这以前的情况,它还在核里,还在软皮里,还在杏核里,仅仅核心里头有点绿,总之是变化了。这不是一个空谈,一个理解的问题,而是真实从内心有所发动,发菩提心。跟树上发芽的发字,跟种子发芽的发字用的一个字。所以我举了个杏核的发,这个发和发菩提心的发是一个发字,确实有一个新生的面貌。

还有《华严经》,反过来说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句话非常深刻,你要把菩提心忘了,修了许多善法,你做的是魔的事情。从这句话来说,很多佛教徒是做魔的事情,忘了菩提心还是做魔的事情。你根本没有发过,你再修桥补路,度了多少众生,造了多少庙,塑了多少像,是名魔业。不是我说的,这是《华严经》说的。《华严经》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华严经》没话说了,是最高的。重要是如此,一般人只是在小地方着眼,搞一些次要的事情,往往抓不到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切要。发菩提心不管你修什么,都是根本。禅宗、密宗,刚才说密宗,禅宗更是如此,一切都是如此。

底下解释一下。古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以发菩提心为主,其余都是辅助;另一种说法以念佛为主,其余都是辅助。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因。我国善导、灵芝与日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两者相左。莲池大师《疏钞》中合会之,又取两家合会其意。 今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本经之宗 ,两边都照顾了。一向专念,一向是朝着一个方向,一味的老是这样,这叫一向。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专诚依止持名念佛,专诚的依指念佛法门。在那实修,一向专念。根据十八愿,十念必生这个大愿,提倡有十念就可生,十念我们不必等到临死念十念。我们既然理解了这个方法,理解了这个重要,理解了普度众生,只有这个殊胜之大义门,就要念啊!本着这个十念必生的大愿,要老念,老念之后在临死时才能蒙佛接引,慈悲加佑,你才有最后的十念。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八个字,做到了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

经里上辈、中辈、下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往生的,为什么呢?就是果觉因心,因为这个是念佛,这句名号是果觉的名号,果觉名号是具足一切功德的。我是在因地,我在因地中念佛,这句佛号就成了我的心了。我心中没有别的了,只有这句佛号,佛的果的觉悟成为我在因地的本心,非常直捷了当,究竟方便。这里全显出来弥陀的一乘愿海。六字洪号不可思议,威神功德。一向专念要念多久呢?就是尽形寿以致于到十念,最多这一辈子老是念。这种人很多,前几年,福建一个老太太,八十多岁,念佛往生,一天念几万。死后有照片,《净土资粮》登了她的照片。尽形寿一生老这么念,一天她和她孙媳妇说,不要给我做饭了,我见到佛了,我就要往生了。她就不吃饭,还是念,后来就见佛了,又看见佛来了,还是半起半坐,搭着衣,面貌如生,这样往生的。尽形寿,乃至十念,这一生就念十句都可以。这一向专念指的是什么呢?是从一开始到最后这一段时间内都是在专念。如果不行的话呢,就十念法都可以往生。在《观经》中说五逆十恶临终听到善知识的教导,他忏悔他念佛也往生。十念必生包括这两种,包括临终十念和平常就修十念法这是最方便的,也可以尽形寿老念。再有这两种,平常修十念法,临终有机缘能念到十念,念到最后断气,关键在最后,他要死了的人,他听到别人劝,他就开始念一句以致念十句。有的人念了半天,也没得到什么效果。看搞气功的人又有这个本领,又有那个本领,他就干别的去了,见异思迁。以前再念多也不叫一向专念,最后就不念了。还有人在最后病痛,留恋家儿子女,念不成了,这就不叫一向专念了。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绝对往生。

大家会怀疑念佛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因能念和所念。能念是我们在念,所念是这一句佛号,都是实相。能念的我是实相,我所念佛也就是实相,这个实相的功德无边。根据《弥陀要解》 无量光、无量寿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光,亦号无量寿。无量光横遍十方,虚空中没有地方不遍照。无量寿,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穷的三际就是没有终了。过去是不可穷尽,未来是不可穷尽。无量寿都是贯穿的,横竖交彻。横和竖相交相彻,就是法界的体。法界的本体是空间和时间。举此体作弥陀身,以法界的全体作成阿弥陀佛的佛身,作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就是举这个法界体作为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什么?是众生本觉理性,是法界的全体。名号是法界的全体。法界性是什么?法界性就是众生本觉的理性。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我们众生本来的理性。现在持名,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本觉理性。我们要念阿弥陀佛,要念是我的本觉了,一念是开始的觉悟了,称为始觉。我念的什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觉理性。我的始觉合乎本觉,始觉和本觉究竟觉悟,始本不二,始觉也就跟本觉不是两件事情。不二法门,始觉是阿弥陀佛,本觉也是阿弥陀佛,就不二嘛。生佛也不二,我念佛时,我本觉体性是阿弥陀佛,我始觉也是阿弥陀佛,一切都不二。众生跟佛也不二,是故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相应一念就是佛,非常直捷,净土宗也是当下成佛,若不念就不是了。 如果念的非常散乱,怀疑,最坏是怀疑了。密宗就讲,与咒怀疑的人,咒就没有灵验了。什么咒都讲,功德大极了,现在念的人没有那么灵验。经中早就说了,与咒怀疑,对它有怀疑,它有这么大德功德吗?那就完了,那就没有这么大的功德了。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的功德就是如此。

由上我们知道,弥陀名号就是法界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全法界,名号就是我们众生的本觉,起心念佛是始觉,所念的佛正是我们的本觉。始觉合乎本觉,念念相应念念佛,就知道持名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弥陀要解》说明念佛的功德。我们再接密宗的话,密宗里头,东密日本兴教大师,从阿字一个阿弥陀佛的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一切咒都从阿字生出。一个陀罗尼生一切佛,阿字出生一切佛。阿字,一个字真言是十方佛的佛心,诸佛的法身同所加持,一切佛的法身都加持这个阿字。又说毗卢遮那以此阿字名为密藏,又说密宗什么秘密,阿字做密藏。阿字,家喻户晓,到日本都念阿弥陀佛,大家虽念不知道阿字如此殊胜,不理解。又说三身,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唯说阿字一法,说了很多法,就说了一个阿字法。阿字代表无生,第一个意思是无生有无量意,诸经广赞此法功德,密教经典都称赞这个阿字法门的功德,闻名遐迩。听了阿字这个名字,声音一到耳朵里面,众罪冰消,消除了好多好多的罪。唱声见字,念是唱声,见字观想,纯熟了就能看见这个字。我在解放之初是念佛法门,念佛七天时,第三天开始就看见阿字,万德云集,浅观但信,浅做观的人,只要肯信直游净土都可以。深修圆智,你还能深修出圆的智慧,现证佛道,你现在就要成佛,这都是密教讲阿字功德。所以兴教大师有这个话。念佛很殊胜,就因为佛号里有阿字。阿弥陀佛,阿字功德是这样,阿字是这样还要加上弥陀还有佛,功德当然就可以晓得了。这句佛号下手很容易,不论谁都可以念,不管你是聪明还是笨,还是忙还是闲,都可以做的到。名召万德,名字就包含万德。你念这个名字,万德就汇集于你的心。妙感难得,这种感应是不可思议的。

从有念巧入无念,你本来是念,但念来念去,你心中离了一切妄想,有念而达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从你的凡心顿然就显出果德的殊胜。这两句话是我写的,后来我看《弥陀要解》里有两句话,我把它凑在一块,跟我这句话。以《要解》为师,说法就相近了。而《要解》正好和它对上,从事持到达理持。事上念阿弥陀佛,念咒也是一样。念咒达到理持,一下要理持做不到,从事持开始,从凡心成佛心,就你这个凡心就成佛心了。跟我这里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现果德,这是师承澫益大师,一脉相传。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念佛功德是什么呢? 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祗于一念。 诸大圣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跟他们看齐,跟他们平等。片言就是一句名号,就跟这些大菩萨平等了,看齐了,顿法。有很多人说,只有我们先修小乘、初果,一点点来,再回小向大。要跟这个比,从这到这,一个喜欢这么走,一个喜欢那样走,这个法门直接去,越三祗于一念,一念之间越过三大阿僧祗劫。所以是顿法。《大乘起信论》是小、始、终、顿、圆。《大乘起信论》是终教,它还坚持三大阿僧祗劫,到了圆教就不是如此了。一念、刹那就可以成佛。极圆、极顿、至简、至易。圆、顿宗是极圆极顿。在简易来说就是至简、至易。还有比这更简单吗?六字嫌多,可念四字,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是本经的纲宗,也是一大藏教的指归。这是把宗和趣的宗作以介绍。我们研究其它经典也是如此。

趣呢?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四土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咱们这也是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咱们是凡圣同居的秽土,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的净土。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有所不同,举例说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圣在哪呢?文殊在五台山,文殊还是照样接送,就是你不认识。他在五台山,还有很多罗汉,在天目山和雁荡山,都在咱们地球上,在中国啊!同居啊。可是同居不一样,《要解》说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他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等到最后证阿罗汉,还有权示现的菩萨如文殊菩萨示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有时也能碰到。那么等到实圣(指小乘初果、二果、三果)他涅槃了,世上就没有他了,权圣他度众生的缘了啦,也就咱们在五台山碰不到文殊了。这个同居跟这样性质的同居 升沉硕异,苦乐悬殊 ,而且圣人就升,众生就沉,苦乐也悬殊,很不一样,所以乃暂同,非究竟啊!我们跟圣人同居在这个土上,是暂时不究竟的。天壤之间,见闻者少,都说雁荡五百罗汉都在,但是碰见的人很少,大家这么多人去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的很少。之前一个福建的和尚见到了文殊,真见到了,那他很诚恳,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吗?真有其事,两个告诉我的,一个是圆彻法师会作诗的,到南方去了,一个是通愿法师是比丘尼,她当时住五台山,知道这件事。和尚他是三步一个头,磕到中台附近,看到一个地方小门写着 金刚洞 。这个名字是佛教的地方,就跑进去,一看里边很大,有大殿,有什么什么......有两种人,一种是和尚,一种是喇嘛。喇嘛都在用功,他又看看大殿,一看大殿很特别只有一个佛座没有佛像,没有佛像就没有拜,围着佛座绕了三匝。刚要出来,来个小和尚喊他: 唉,什么什么法师你别走。 他觉得这里怎么还有人知道我的名字。还认我,叫我的名字。他说,我师父让你进去,就跟他走,一看一个很老的白胡须很长的老人坐在上头,就给他顶礼,说你从南方来不容易,给他一个座位,让坐在旁边,招呼他喝茶,说说话。他说这很好,我想在这挂单。老人摇摇头,你还得走。他又问,怎么大殿上没佛像?老人说,我这用不着。这都是禅宗的意味,所以文殊没有佛见。我这用不着,没有佛见。后来还谈了别的,他就出来了,他也没觉得特别,他还是继续拜。拜来拜去,拜到晚了,不能再拜了。有一个西藏的人在那住家的,像行者之类的人,面貌都很熟的,就招呼他说,住我这吧,在我这吃饭。两人就谈起来。福建的和尚就问,你们五台山有多少和尚?加在一起,所有五台山山下。他说,哎呀,所有喇嘛和尚加在一块,真正两三百人,把什么人都凑起来,我们要打一千僧斋很困难的,都凑不齐。福建和尚说不对呀,我到金刚洞,那一个里头就有好几百和尚,出家人,那你怎么说这么少?那个住五台山人说: 哪有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这个地方,没听说过。 我都进去过。 说你看我们导游图,五台山导游,这上没有。一看是没有,没这个地方。那人他说: 你呀,可能是碰上文殊菩萨了。 他一听哗一下就哭了,也不吃饭了,他说我从头再拜。又拜一步一个头,又拜到那个地方,等找那个门,找不到了。

他第二天回去之后路过圆彻法师的庙,跟他一个同乡说,同乡告诉圆彻法师了,赶紧追他,他已经下山了。再有这个招待他的人就是留他在家吃饭的人,他告诉通愿法师的。凡圣同居,圣人还是在,不是没有圣,就是难遇。

上次说到《无量寿经》的宗和趣,宗是介绍过了。上次开始谈到趣,趣呢,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作为归趣。四土呢,先介绍这四土。凡圣同居土,上回已把《要解》所说的原文做了介绍,补充了一个例子,现在就是十年动乱之前,没有几年,福建的朝山的,名姓都有。他三步一头进了金刚洞,见里面有几百个喇嘛和和尚在那围坐,当时他不知道,后来遇见一个西藏人在那住家,就说这个地方是没有的,点醒了他,他才知道是文殊。感动的他当时饭也不吃了,痛哭流涕,改成一步一拜,走到原来发现金刚洞的那个地方,反复的找,找不到了。文殊把十年动乱的情形给他预示了。佛前无灯,庙中无僧。十年动乱不就这样?是不是。这是一个明证。

我们是凡圣同居,圣人就在咱们这个地球上同居。底下我们把根据《要解》提示归纳一下,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凡圣同居,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都是有凡有圣,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都名为同居土,但它非常的不同。有四点,第一我们这个世界的同居是暂时的同居,有许多阿罗汉,三果的圣人,等他证到阿罗汉的时候,他就证涅槃了,寂灭了,那就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了大权示现的菩萨,许多大权示现的菩萨象鱼蓝观音,化成一个卖鱼的渔家妇女,篮子里头还有一条鱼,变成凡夫的女人,等经典大家都背熟以后,他就示现没有了,死了。观音的大乘菩萨的示现,这种事情很多,这个示现是有证明的。后来碰上一个和尚讲,你们这些人愚蠢啊,那是观音啊。大家不信打开棺材看,棺材是空的,相信了马郎的新娘子原来是观音的化身。这都是大权示现,示现过了就没有了,暂时的同居,不是长期的相同。净土的同居就跟诸上善人,诸大菩萨聚合一处,一直到成佛。从示现上说就不同了,不是暂时的。这个世界同居是暂时的,过了时间就不住在这个世间了。

第二点,难遇。五台山大家很多人都去了,那位福建的出家人他遇见文殊了,这么多人去五台山很少的人遇到。游雁荡,游天目,也没有碰见有阿罗汉的。所以很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你不容易见闻和亲近,而在极乐世界,如实如有,朝夕相聚,就是不同。虽然都在这个地球上,可是你遇不着。一个是暂时的相同,同也遇不着。文殊现在还是朝五台山的必接必送,但你遇上你也不认识,这是难遇。

第三是稀少。在咱们这个世界上,圣者如珍如瑞,极少极少,不容易碰到。而极乐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极多,非是算术所能知之。这些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菩萨就是补佛位的菩萨,示现一次,舍兜率、降王宫、舍家出道、示现八相就成佛,这叫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其数甚多,算都算不过来,不知多少亿亿亿亿。一个亿还是算术所能知,它是非算术所能知,唯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来形容多。不象这里少。

第四,所作也不一样。咱们世界凡所作的就是六道中的事,沉沦六道,。就是烦恼、贪、瞋、痴,缠缚啊。圣者咸游圣域,凡夫就轮转六道,升沈无定,虽然同在一个地球上,这个土,但所作和成就完全不同了。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了。所作是同,都在破无明。四十二品,无明一点点破,同登妙觉,都要成正等正觉,还要证妙觉,破最后一分无明。他不是暂时相同,不是很容易,而且多得不得了,而且大家所作的是一件事情,都是破无明成正觉。

虽然同居是这四个不同,再者这个土的凡包括三恶道。凡这边来说,极乐世界连名字都没有,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已经往生的人就不再入三恶道,不象这边的众生在六道之中沉沦的头出头没。驴胎马啊,辗转恶道,苦趣时常,在恶趣中辗转,一入恶趣时间就长。

更有进者,更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弥陀要解》中所说, 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 我们人的大事因缘,就是要了断生死根本,成正觉,但同居这一关是最难透过去的。从这里得到解脱,因为同居土的凡夫要断尽就是一点也不能剩,见惑思惑都断了,才得漏尽通。六神通,漏尽通才是最可贵的,前五通,妖魔鬼怪,他们也有妖通,也可以达到飞行,也可以预知种种,也可以有天眼,也可以有他心,也可以知宿命,但是他们不能得漏尽通,他们见惑思惑。现在大家搞气功,头一个炼气、修身,这就是身见,身见就是见惑。开头就是见惑。我们见惑中第一条就是身见,他们所行的就是第一条身见。整个在身见里头,他怎么能够断见惑思惑?极细的贪嗔痴慢都没有了,断尽了见思二惑,才得漏尽通,得漏尽通才真正出生死。他真正无我到这个时候,证到人无我了,阿罗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