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发布时间:2024-08-12 02:31:01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
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少林寺巍峨耸立,郁郁葱葱。禅道养生的许多精髓皆源于此,不愧为“禅武”养身之地。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少林寺扬名海外与禅宗的不解之缘密不可分,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罗之嘱,为将佛陀正法血脉传回中国,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广泛传播。
每当我们说起禅宗时,往往会用一派“本地风光”来表达对禅宗的敬仰。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
禅是“静虑”,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达摩老祖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菩提”,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
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少林寺巍峨耸立,郁郁葱葱。禅道养生的许多精髓皆源于此,不愧为“禅武”养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