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之旅 第一讲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发布时间:2022-03-14 19:00:00作者:楞严经全文网第一讲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我发现:你们大多数是三十、四十和五十来岁。你们的人生经历应该相当丰富,你们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则沮丧失望。现在,我想你们已为更好的事情做了准备。事实上,你们一直想让事物更美好,想培养你们内在的品性和修身养性。由于今天是我们禅修的第一天,所以将有个简介。
在禅修前,我们需要先准备。每当我们想要做某事时,我们需事先准备,这非常重要。事先准备是我很久以前学习到的,并用来教我的朋友和学生。如果你们将做某事,而能事先准备,你会发现:事情的进展是多么自然和容易;就如一个农场的主人或园丁,他们想要种花或种任何庄稼时,首先需要准备土地。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土地,他便去田里播种,某些种子可能生长,但是不会结果,而且很快的会枯萎,他们无法生根,因为植物没有足够的肥料、养分和水。同样的,想要禅修的人必须做相同的事,两者有许多雷同之处。
或许你知道巴利文bhavana的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耕种,Bhavana字面的意思是使某物增长。Bhavana的字根 bhu,指种植、栽培,亦即耕种。当你要种植某物时,你有种子,而不是榖粒或植物的枝条;如果你没有种子,你不能种任何东西。只有种子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准备土地,当你准备土地时,你必需拔草,然后翻土,对于杂草来说,生长是非常自然的。
深入观察你的生活方式,找出生命中的杂草,生命中的杂草一直存在着,并且根深蒂固,要铲除生命中的杂草,需要一些时间,例如:服用麻醉品和酗酒等坏习惯,铲除这些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喜欢做某事,不要有所期待,许多人问我:「要培养定力(samadhi),需要坐多久?要证入涅槃,需要禅修多久?」如何能得知需要多久。如果你真的喜欢禅修,禅修时,你心情愉快,这种愉快和喜悦给你许多动力。
请不要有所期待,人们想尽可能付出少,却期望获得多,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尤其在禅修时,其它事情亦然,例如亲戚关系,如果你付出少,却希望获得很多,你将一无所获,事实是你得到的正如你付出的那么多,如果你付出得少,你获得的也少;如果你全部付出,你真的得到很多。
当禅修时,深入观察你的心,你为什么禅修?你真的愿意禅修吗?当你做某件事时,你必须牺牲一些事物,在你的生命中,你必须放弃某些东西,例如,为了来这里禅修,你必须放下某些事物。我们的内心有许多美好的特质,如慈心、悲心、正念、平静的心,我们有这些好的种子,我们要让这些种子生长。人性非常复杂,一方面,我们想要享受感官之娱;而另一方面,我们不想要任何东西,我们想要放弃﹗
我们不再年轻,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做过许多事,我们知道:我们从未找到可以让我们长久满足的东西,无论是财产或娱乐。当我们准备接受时,所需之物是可获得的,问问你自己:「我真的准备接受了吗?」
为了做好心理准备,禅修前,我们需要做几件事。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让我们分心,为了让我们的的心适于禅修,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念死」。生命非常短暂,很快的我们将离开人世,很快的某些生命将结束。在我们死前,如果能反省:在一生中,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所做的真的令人满意吗?
有几次,我频临死亡,其中一次,我罹患疟疾好几个月,病得非常严重,我住在森林里,无法获得医药。我不能吃,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我快死了。那时,我的朋友在我旁边,他们说︰「他不省人事,已经昏迷了。」我能听到他们说话,但是我无法移动身体。那时,我反省我一生中做了什么,而我并未为我所做的事感到满意。我有学位,有工作,结过婚,做过许多事,从许多方面而言,我是成功的,但是这些成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唯一涌上心头的想法是:真正有意义的是我学会禅修。那时,我用心禅修,我想:如果我死了,也就算了,但是我要具足正念的死,我想在禅修中死去。禅修能让我的内心平静,禅修是可以倚恃的,而其它的事物不在我身边。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是,我们需要思考生命的短暂(死随念),不论我们活多久,即使一百岁也不是非常长。如果我们将我们的寿命与这个世界比较,我们的生命恍如一剎那。去思考生命的短暂,并告诉自己: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时间非常宝贵,而时间即是生命。如果我们问某人︰「你想长命百岁吗?」 答案是:「当然我想要长寿﹗」如果你的寿命很长,你想要做什么?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我们只是想要长命百岁,这显示出我们对生命的执着,我们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它。
如果我们很有正念的活着,能够充分利用时间,那么我们就能有所成就。例如,别人要花五年才能完成的事,我们能在一年内完成,如此,我们能使一年等于别人的五年。如果我们能活六十或七十年,而且能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就像是我们活了两三百年一般。我们浪费许多时间,因为我们没有正念。
当我们了解: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宝贵的,如果我们对法有所了解,这是非常珍贵的。不要耽搁,今日事今日毕,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我们是否还活着,今天,现在,做应该做的,努力去完成它。(中部,187经)
一个认真的禅修者不会拖延耽搁,无论他在何处,或他正在做某事,此时此地即是他禅修之时之地。
另外,我们应该修「佛随念」,忆念佛的品德。你越了解佛陀,则你越了解他的品德,了解他的清净、智能。当我们想起佛陀的特质时,此时我们心中有佛;当我们想到使我们不悦的事物时,我们自然会变得不悦。我们的心的愉快与否,取决于它的所缘境,和我们怎样看待所缘境。当我们想到喜欢的人时,我们的慈心会生起,心中有爱。同样的,当我们想到佛陀时,想到他的解脱、智能,想到他的慈悲、清净,我们的心会有什么反应?与佛陀类似的品德会生起,忆念佛陀的特质(佛随念)非常重要,当我们忆念佛陀时,我们欣赏他的品德,也想要拥有这些品德,
我们的心被佛陀的品德所吸引,它成为我们修行的目标,我们想要解脱、平静和智能,虽然我们无法成为一尊佛,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佛陀的品德,当我们把佛陀当做老师时,他的清净、智能、解脱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我们将往何处?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念法」亦然,当我们想到佛陀的教法时,因为你已经禅修一段时间,已经领悟到佛陀的教法,你知道什么是真理,你知道要皈依法。佛陀不要我们盲信盲从,佛陀的教导不是盲目的信仰,它是非常实际的教导,研究佛法和禅修是値得去做的。有时我们犹豫不决:我应该禅修呢?抑或出去办事?如果你知道禅修的价值,你会放下让你分心的事物和娱乐,并且花更多的时间去禅修。
想想禅修的益处吧,当你了解禅修的重要性,你会致力于禅修,你花在禅修的时间越多,你获得越多,全心全意的去禅修吧!如果你全心全意去禅修,你会成功;如果你只花一半的心力去禅修,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没有明显的进步,你会认为:虽然你已经禅修很久,但是没有成果,你变得沮丧。如果你没有全心全意的去禅修,你缺乏使你进步的动力,由于你没有任何进步,你将不再禅修。
禅修的另一个要求是律仪(restraint),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欢听到这个词,因为他们认为「律仪」是自由的相反,他们误解了「律仪」的真正意思。如果自由指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这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真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有用、有利的、值得的;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并从中选择有益的、善的、对的,并全力以赴去做。
「律仪」有很多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持戒。我们为什么要持戒?对在家居士而言,需遵守五戒或八戒;出家僧侣则须遵守超过200条的戒律。当我们试着去遵守戒律时,刚开始,我们感到窒碍难行,我们觉得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伸展移动,许多事情不能做。当我们试着训练我们的心时,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便习惯持戒了。此时,我们无须试着去持戒,事实上,持戒已经成为我们的本性,我们感到非常自由。
当我们不遵守戒律时,会有什么结果?当我们犯了五戒:杀、盗、邪淫、妄语,或服用麻醉品时,会有什么后果?当一个人不守戒时,他不知自我尊重。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我们经不起诱惑,我们心中有贪欲,我们容易生气,我们喜欢感官之娱。当我们不能自制时,我们会做出不恰当的事,这时,我们不但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因为我们无法伤害他人而不伤害自己,这是不可能的,我是在一些小事里察觉到的。
某日,正在下雨,在我的寺院门口有一张脚垫和一条小狗(对我来言,狗和人一般,他们有意识而且很敏感) 。因为下雨,小狗和我一样想要待在干燥的地方,下雨时,我想要在干燥的地方,因为我不想把身体弄湿。这条小狗跑到我的小茅蓬,睡在门垫上,每当我要出去时,我不能开门,因为他正睡在那里,有时我非常苦恼。我想:我必须教这条狗不要睡在这里。你知道我做了什么吗?我提了一桶水,打开门,把水倒在狗身上,只是为了教他:如果他来这里,他的身体会变得潮湿。当我正在倒水时,我突然觉察到:「我在做什么?」我发现我有点心痛。我发觉:我不是一个有良好同情心的人,我非常残忍。那种感觉对我伤害颇大,成为一个残忍而非有慈悲心的人,是令人痛苦的。当我自我反省时,我意识到我在伤害这只狗,在身体弄湿时,他并没有受到伤害,而伤害我最深的是:我失去了心中的平静、轻安和自我尊重,这种损害更大。6/26四校
在许多例子里,我一再的观察这种现象。有时,我无意伤害任何人,例如,当有人来时,我发觉我并不友善,我不想花时间在那个人身上。这个人一再的来找我,我没有时间给他,因此我没有出去迎接他。当我观照自己的心时,我发现我可以给这个人一些时间,如果我想要的话,只几分钟,我发觉我非常冷酷,不慈悲,不友善和不温暖。当我观察到这点时,我发现这是令人心痛的,不理睬人,没有慈悲心和不仁慈是令人痛苦的。每当我们以此方式待人接物时,我们失去自我尊重,这是让人痛苦和有害的。当我们处理事物时,我们应该用同理心去处理,而非冷淡以对。
当我们无法受持五戒时,我们不但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没有人强迫我们受戒,这是自然而然的。
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不受持五戒是不适当的,是有害的。虽然一个人可能无法受持五戒,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对那些能受持五戒的人是非常尊敬的,他尊敬、钦佩和赞赏那些慈爱、仁慈和慷慨的人。
当我们失去自尊时,我们感到没有价值。当我们自我评价很低时,会有什么后果?当我们做事时,由于感到没有价值,我们不会全力以赴,我们敷衍了事的去做。那些自己觉得没有价值的人,不会全力以赴,他们觉得:他们假装正在做事,事实上不然。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觉得心中有爱、自由、平静,有深湛的智能和理解。尽可能的提高你的自尊,这非常重要。
如何培养你的自尊?你应该做好事,避免做错事。当你有了自尊时,你也有了自信和自我尊重,因此,你相信你是个好人。当你做善事而避免做坏事时,你会觉得你是个好人。我们必须训练自己,以正确的态度,全心全意的去做有益的事而非无益的事。
此外,还要修习慈心。对任何人、任何动物散发慈心,会滋润你的心灵,带给你许多能量。修习慈心使你认为你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同时,你认为值得接受别人的爱。修习慈心和与人为善是非常重要的,在做人处世中,努力的去培养这种品德。
过去已经过去,应该放下(过去心不可得),应该活在当下。我们应该改变自己和不断的自我成长。我们经常害怕改变和成长,由于缺乏信心,我们做事时,无法全力以赴。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无论过去发生什么事,不要责备任何人。
我遇见许多人,他们总是把他们的不幸归于他人,他们不试着去学习一些事物,一些能使他们变得更愉快、平和的事物。尽管心存善念是困难的,仍要试着去想一些有益身心的事物。我们大部分的想法是无益的,例如,贪婪、愤怒、骄傲、嫉妒。在白天,试着去观察你的心念,不要想去控制你的念头。每当你察觉到你正在想无益的人事物时,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它,看看是否你能从中学习,将它变成正面有益的人事物。尽可能具足正念,去想一些正面的事物;如果你整天想一些有害身心的念头,然后坐下来禅修,并且期望内心平静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心还没有准备好。用正面和有益身心的方式思考,亦即正确的观照和思考,这些是禅修前的准备。
对每一个生命而言,在一生中经历善善恶恶的事物是很自然的,去观察这些事物,然后把他们放下,不要对他们产生执着。
另一件重要的事是对感官的抑制(收摄根门)。我们看得多,听得多,因此要限制我们的眼根、耳根等根门。在日常生活中,只做必要的事,至于看电视、阅读,试着去限制它。如果我们不限制看电视和阅读的时间,我们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体力禅修。要避免浮躁不安,必须收摄眼根、耳根等根门。
清净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以适当的方式去观察你的需要。一位禅修的朋友告诉我:在开始禅修前,在他的办公室,他常为个人的需要而使用复印机,在禅修中,他非常清楚他的心态,他发现:每当他私自使用复印机时,他有罪恶感,他觉得:他好象正在偷窃。虽然没有人说什么,复印机是给办公室用的,他不再使用它,其它人用不用复印机并不重要,让他们使用吧!但是你正在禅修,要让你获得平静,获得观智和真正的解脱。
尽可能使你的生活简单,在用餐时,穿衣时,在做任何事时。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有什么,这些事物会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它可能使你浮躁不安。在寺院里,在我师父的屋里一无所有。他只有三件袈裟轮流换洗,他的房间根本没有家具,地板非常干净。如果你住在一个空的房间里,你的心也会变得「空空如也」。当你去超级市场时,你的心会产生什么变化?在一个空的房间里,没有让你分心的事物。如果你想在禅修中有所进展,尽可能的过简朴的生活。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每天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他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埋在土里,他们的根会变得非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他们拔出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非常有益的。
问与答︰
刚开始,我不会要求你完全放下外在的事物,一点点的慢慢放下,但务必非常诚实。看看你是否能放下某些事情,尤其是谈论音乐。我告诉你:我爱好音乐,年轻时,我是一位音乐家,由于我对音乐的爱好,我与另一位音乐家来往,他是非常好的禅修者。我的第一个禅修老师是一位在家居士,他是一位乐器制造者和一位音乐家。当他在制造乐器或演奏时,他会全神贯注,非常用心,他演奏的音乐让人听了心旷神怡和内心平静。如果你喜欢音乐,去听令人心旷神怡和平静的的音乐。你不需要放下一切,你可以尽可能的放下,慢慢的放下,如果你以音乐谋生,而它干扰你禅修,这时,你必须做决定。
问︰那只狗后来如何?
答︰我给他一个适当的睡的地方,为此,我感到非常愉快。任何时候,只要你对任何生灵表现出善意,这会使你心情愉快,这对你的修行有益。尽可能的对人友善,有时你可能会生气或心烦,但是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学习,学习原谅自己,我们绝不是完美的。问问自己:「我尽力吗?」你们禅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禅修时全力以赴。
心的平静无论多么短暂,有极大的价值,每当心平静时,哪怕只有几秒钟,它让你与不安躁动的心相对照。在一生中,我们总是做选择,我们要选择「内心的平静」,即使只有几秒钟。我选择当和尚,做为一个僧侣并不容易,如果很容易,许多僧侣不会还俗,除非此人已经证得三果阿那含(Anagami- magga,意为不还者),若未证得阿那含道,一个出家人可以随时还俗成为在家居士。
我们要保持正念,所有心理问题基本上是精神方面的。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理解,你可以去除许多心理问题。我来这里已经四个月了,来这里也是我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这对我的成长是必要的。
在一生中,我们有时需要独处,有时需要给其它人一些时间。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我们不会感到满足。如果你真的想要快乐,帮助他人,使他们快乐,无论用什么方法。你付出越多,你变得越成熟。最大的干扰是来自无益的想法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