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心不烦乱 方入安忍之门
发布时间:2024-08-10 02:32:45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安忍的本体是心不烦乱,如果心烦意乱,就谈不上安忍。安忍可分为三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无生法忍。
一、耐怨害忍
当别人用殴打、恶言恶语等方式伤害我们,或在背后中伤诬陷、挑拨离间等等,面对这些现象时,心中不产生嗔恨,就是耐怨害忍,也就是忍受他人恶行的安忍。
修安忍,首先必须要消除嗔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对于他人的侮辱或伤害,自心没有调伏而产生嗔恨,就会摧毁过去的一切功德。《入菩萨行论》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一次的嗔恨心,可以摧毁千劫以来,上供诸佛菩萨和下施六道众生的一切善行福报。
《入菩萨行论》又说:“罪业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所有罪业中,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所有功德中,没有一种比忍辱更难修。嗔恨会堕入地狱,安忍会得到佛果,所以一定要修安忍。
面对外来的恶行,最大的对治力就是慈悲心。如果能生起慈悲心,就能很快调伏嗔恨;否则,无始以来累积的功德,刹那间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此外,行持善法后,没有把功德回向众生,福报也会因为一次的嗔恨心而全部失毁。而具足前行发心、正行不执着、结行回向等三要行,善根不会被摧毁。就像水火不容一样,有了嗔心,就不会有菩提心;但如果菩提心存在,嗔心就会荡然无存。
二、安受苦忍
为了追求或修持正法,不顾身心性命,忍受一切艰辛困苦或严冬酷暑,这是安受苦忍,也就是忍受求法苦行的安忍。
世人能接触佛法的机缘本来就很少,我们现在能闻思修,是很不容易的。在密续里提到,佛陀曾经为了寻找佛法,跨火海,过刀山,即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无所畏惧。
有些人以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可以同时圆满,认为在世间事业成功、享有名望的同时,可以在舒适安乐中修法成就,但这是不可能的事。自古以来,大成就者们都是长期精进修持,才获得证悟的。他们知道,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在本质上完全不一样,不可能同时圆满。
自认为两者都很圆融的人,必定是在世间法比较突出,不可能在出世法有真正的成就。想要两者兼得的人,就像认为针的两端都是尖的,也可以用来缝纫,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也是放下世俗的荣华富贵,历经苦行,精进求法而悟道的,他也没有世间法、出世间法同时成就的方法。有些人想先追求世间成就,或得到广大供养后,才决定去闭关修行。这些人不必期待闭关会不会成就,因为在闭关之前就已经着魔了。当然,现代工商社会的人,尤其是在家居士,要完全放下家庭和工作,遗世独修,是不太可能。但如果能将佛法的心要精义,透彻理解,按部就班长期实修,就很难能可贵了。自己能力所及的,就努力行持;目前还做不到的,可以发愿、祈祷在将来实现。这样就算不一定即生成就,也能为来世累积资粮。
三、无生法忍
对于空性实相、自性大圆满等深奥胜义,如果不了解,也不应该产生邪见或毁谤,而应设法正确理解,并毫无颠倒的受持其密意,这是不畏甚深法义的安忍,也就是无生法忍。
甚深法义,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例如,众生的心与佛的智慧无别,或是空性实相等道理,在我们还未理解之前,往往会感到怀疑恐惧,但这不是佛法有什么可怕,而是因为从未闻思过,而引发内心的恐惧。如果因为不明白或怀疑,而对佛法毁谤,就会造作舍法罪,无数劫不能从地狱中解脱。
在佛陀时代,有些傲慢的比丘,一开始认为一切法是实有,没想到当佛陀讲到诸法皆空,讲实相胜义时,这些比丘无法接受这些见解,受不了而吐血,最后堕入地狱。
阿底峡尊者在印度时,有两个行持十二头陀行的比丘来请问佛法。当尊者讲到“人无我”时,两个人听得很欢喜,因为从头发到脚底,一一分析去寻找“我”,真的找不到。但当尊者讲到“法无我”时,他们就完全无法接受了,当下捂住耳朵说:“请尊者不要再讲下去了,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佛法。”当尊者开始念《般若心经》,念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时候,两个人就吓得跑走了。
所以,阿底峡尊者说:“如果没有修菩提心、对深奥的正法没有信心,只靠持守戒律是很难解脱成就的。”这两个比丘的行为,就是对甚深法义的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