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信愿法师:专修,应避免执着与误解

发布时间:2024-02-26 02:34:05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信愿法师:专修,应避免执着与误解

先看第一尊佛,阿閦鞞佛。

阿閦鞞,此云不动,法身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如如不动故。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阿閦鞞者,此云不动,法身不动故。一云,不为二边之所动故。”故知,此佛证悟佛智,不被一切顺逆境界所动;若就因行言,毁誉敬慢同一如故。

法身中道如如不动

东方首先举出第一尊佛,就是阿閦鞞佛。

“阿閦鞞”这三字是梵语,译成汉语就是不动。就法身而言,不只是阿閦鞞佛,所有十方每一位诸佛如来,都是法身不生不灭,都是无去无来,都是如如不动,法身遍一切处。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对阿閦鞞佛的解释就说,“阿閦鞞者,此云不动,法身不动故”,法身如如不动。如如不动,能够应众生心而现报身、应化身,广利众生。那我们凡夫虽有法身,但是还没有显露,所以我们要透过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办生死,证悟真如,那法身就显露。显露法身的诸佛如来,就是将众生当作自己,这就是《华严经》所说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因为法身遍一切处,所以众生就是自己,也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二句话:“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我们很难将别人当作自己,不要说别人,就是亲人,要当作自己也不容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分别执着很重,我们的法身还未开显,所以很需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说,不动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为二边之所动故”,不为二边之所动,意思就是不会为“空”与“有”所摇动、所撼动。因为佛已经证悟中道实相,所以说空不会执着空,说有不会执着有。我们凡夫众生刚好相反,若说到空的道理就会执着空,说到有的道理就会执着有。所以凡夫众生若说到般若经典的空性道理,会执着空性的道理,执理而废事;若说到净土经典有的道理,就会执着有的道理,而分别执着。

专修:应避免执着与误解

犹如我们所宣扬的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确实是说专心念佛的法门,因为第十八愿没有说念佛以外的第二种行。所以说到专修,凡夫众生就会执着专修而有了误解,就是用自己的分别来看专修的修行,就会这样说:念南无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用,也不用孝顺父母,也不用奉事师长,也不用修布施,也不用守戒,也不用吃素,什么都不用了,到最后就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用了,就这样去地狱报到了,实在错解专修的意义。若说杂修就会执着杂修,每个法门都要修,也要参禅、也要持咒、也要守戒、也要朝山、也要拜忏、也要诵经、也要修不倒单、也要修过午不食,修了一大堆,好像肉粽,还认为不够。这就是凡夫的心性,佛就不会了。

佛不会被二边所动,内心安住在中道实相。所以这尊佛证悟佛智,不被一切顺逆境界所动。所以当你念阿閦鞞佛的名号,称念南无阿閦鞞佛、南无阿閦鞞佛、南无阿閦鞞佛……自然你的心境,就慢慢相应阿閦鞞佛,不会被一切顺境或逆境所动摇。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也和念南无阿閦鞞佛一样,因为阿閦鞞佛的佛号,有不为二边所动之道理,那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当然也有这样的道理,因为每一尊佛的佛号意义,都通于一切义。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内心修养越来越好,对外在环境不管是顺境或逆境,你的内心比较不会被摇动,这样修行念佛才有进步,对不对?

如果你念佛的人,逆境一来,而且是小小的境界而已,就开始发脾气了,这样表示你念佛,修行功夫还不够,还要认真称念,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来对待外在境缘的一切,不管顺境或逆境,内心尽量做到如如不动。虽然我们凡夫众生,很难做到顺逆之境毫不摇动,但是这是我们要迈向的目标。顺境,你也不会起骄慢心、欢喜心;逆境,你也不会起烦恼心、痛苦心。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安住在你的真如本性,让你的内心不被顺逆之境摇动,那你念佛的功夫就是已经在进步了。

“若就因行言,毁誉敬慢同一如故”,从因行来说,毁就是毁谤,誉就是赞叹,敬就是恭敬,慢就是怠慢。不管你对阿閦鞞佛的毁谤或是称赞,在阿閦鞞佛的内心如如不动。阿閦鞞佛不会因为你对他毁谤,他就生烦恼心,你对他称赞,他就生欢喜心,每一位诸佛如来都一样,有这样的修行心境。你对阿閦鞞佛恭敬,阿閦鞞佛内心也是如如不动,你对阿閦鞞佛怠慢,阿閦鞞佛内心也是如如不动。阿弥陀佛也是如此,十方每一位诸佛如来都是如此。这就是我们念佛人要学习的,对不对?我们若受人家毁谤一句话,内心就很痛苦,受人家赞叹一句话,内心就很高兴,表示我们的心经常在摇动,所以修行的功夫还不够。念南无阿弥陀佛,你的修行功夫若越好,当然是越相应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样道理才说得通,对不对?当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