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恒传法师:众生修行,了脱死生,生时能否上天堂

发布时间:2024-10-22 02:33:37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恒传法师:众生修行,了脱死生,生时能否上天堂

生死自在

善士提问:请问师父众生修行,了脱生死,生时能否知道自己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呢?

恒传法师答:佛教有个名词叫“预知时至”,意思是提前知道自己哪一天往生,甚至知道往生的时辰。至于能不能达到预知时至,要看自己的修行功夫,是要有深切的信愿和强烈的出离心,有一定的禅定境界,有证有得者;三毒烦恼已净尽,内心光明如镜,对世间没有执着,不再挂碍,当下生死解脱,预知时至是自然而然的。

六祖慧能大师,在入涅槃前的一个月,就预知时至,告诉全寺僧众入涅槃的时日。《六祖坛经》云:“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当时慧能大师是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而坐化的,这种修行而得自在的境界,就是自己预知时至的境界。

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

“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

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

布衲禅师读罢契嵩禅师的追悼诗后,非常欢喜的举笔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布衲禅师写罢,即投笔坐亡。

布衲禅师本来没有入灭的意图,但“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为了顾念道友诗篇的信誉就入灭了。所以这些开悟的大德,他们不但可以预知时至,还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入灭。其实禅师对生死早已勘破,只要传承得人说走就走。

还有唐朝的庞蕴居士,悟境甚高,后世称誉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他们一家是真正的佛化家庭。

庞蕴居士计划入灭时,和女儿灵照讲:“你去帮我看看日头,正午时刻到了就告诉我,我就在那个时候走吧!”

现在的人都知道,古人那时没有钟表,所以要看太阳才能估计出是什么时辰。已参透生死的禅者就是这样,对自己的生死去来早已自己掌握,还竟能挑选个自己喜欢的时辰。

女儿一听老爸想走了,就到外面张望了一下,回来告诉他:“现在是正午啦,不过有日食发生!”居士一听有日食,便起身到外面去瞧瞧,而女儿灵照却趁这当儿,迅速登上父亲的坐垫,合掌刹那坐化!

庞居士回到屋内一看,笑说:“我这个丫头机锋比他老子迅捷啊!”于是决定再留住几天。料理完女儿的后事后,当地的地方长官于公前来探望他,庞居士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自为之,世界上的一切只不过都是影像而已……”说完,便枕在于公的膝上,怡然入寂。

这就是不思议解脱者生死自在的例子。在他们的境界里,活着的当下就是天堂,这是超越凡夫的思维意识的。

对我们凡夫来讲,能够在生前知道自己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也全靠自己的修行。如果自己的智慧、德行、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知道自己在哪一道轮回甚至什么时候往生,都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没有这个修行的功夫,德行不具足,加之恶业、冤亲债主的干扰,迷迷糊糊在痛苦中挣扎着离开人间,到哪里就看你宿世、这世的业力因缘了。了知死后到哪个位置,不是哪个师父告诉你,而是以自己的修为、德行、善因如何,自己来感知,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