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岳王爷的诗词也富有佛理?细数岳飞的传奇佛缘

发布时间:2024-11-16 02:31:37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岳王爷的诗词也富有佛理?细数岳飞的传奇佛缘

岳飞与江南名刹江州庐山东林禅寺的高僧慧海来往密切,经常切磋佛理。《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云: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宋徽宗宣和元年正月壬子下诏令曰:“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岳家军离开江州后,他还特地赋诗寄赠东林禅寺住持高僧慧海。据《金佗粹编》卷一九《寄浮图慧海》云: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叮咛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说岳全传》第59回和第61回叙说: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飞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悦禅师。道悦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岳飞谢绝了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一首偈:“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和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

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回去交差。

南宋中兴三大将,论功劳人品,

岳飞第一,张俊最差,可下场却相反

南宋所谓中兴三大将,岳飞、韩世忠和张俊,要论功劳,论人品,岳飞第一,最差的,就是张俊。但是,三大将里,岳飞下场最惨,下场最好的,却是张俊。人说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其中张俊就是一个。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兴风波狱害岳飞,得到了张俊的鼎力相助。

张俊是宋高宗赵构的自家人。首先归属其麾下早,早早就在赵构帐下干事。其次,又有拥立之功。最重要的,是皇帝的危难时刻,苗傅、刘正彦兵变之时,恰是他和韩世忠及时赶到平叛,救了皇帝一命。当然,也正是这种自家人的身份,在构陷岳飞的时候,才该他出力。

由于皇帝的信任,在南宋初年护卫皇帝的禁军,基本就是张俊的大兵。张俊挑了一些胳膊粗腿长的,从屁股到脚,都密密地刺上花绣,人称“花腿”。一来防止他们逃走,二来嘛,也让他们以此招摇。花腿上街,可以横着走。所以,临安(杭州)的一些市井无赖,都有样学样,忍着痛,在腿上刺满了花绣。

张俊虽然是个武将,但贪财好货,南宋当属第一号。仗南宋初年是个乱世,张俊掌军,在地方做节度使,一做就是两三个节度使一起来,天老大,他老二,一言九鼎,受贿卖官的事儿,没少干。但是,这种烂事,却挡不住他升官,一路畅通地升上去,一直做到枢密使,而且被封了清河郡王。宋代的枢密使虽说主管军事,但在北宋,一直由文人担任,现在则给了三大将(韩世忠也是枢密使,岳飞是枢密副使)。只有张俊,是带病提拔,而且提拔得很快,皇帝喜欢,有什么办法呢?宋代的谏官很厉害,见缝插针的提意见,宋高宗不可能不知道张俊的贪腐,但是,皇帝就是不加理会。

张俊不仅贪污受贿,还拼命广收良田,每年单租米一项,就达六十万斛。在各地,还都有买卖,酒楼,妓院和当铺,哪儿都有张家的。府邸之高大华丽,堪比皇宫。在杭州,他起了一座太平楼,做酒肆,盖楼的时候,没有请泥瓦工,用工,都是他的兵,连精壮的花腿,也不能例外。大兵不高兴了,私下里做歌谣曰: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行在,就是皇帝所在)。

用大兵给将领做佣工,是宋朝兵制之弊,所以,北宋的大兵打不了仗,只能做苦工。北宋完结,南宋之初,用人之际,大兵多少得了一点尊重,不再被将领驱来驱去做苦工了,所以,战斗力也强了几分。而张俊为了给自家盖酒肆,居然又这样干了,而且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皇帝也不管。皇帝还经常幸临张俊的家里,厚加赏赐。所以,张俊肆无忌惮,军中称,张太尉是铁脸。当时人把脸皮厚,无耻,不在乎人言的人称为铁脸。

自然,这样的兵,战斗力也就不行了。所以,越到后来,张俊的部队,打仗越是不行。而他自己,也一门心思弄钱,百事不管了。尽管如此,皇帝对张俊的信任,却一点没有减少。越是贪财的将军,据说对皇帝就越没有二心,皇帝也就越是放心。岳飞惨死于狱中,而张俊却得以善终,死了,还被封为循王。

真是,只要是自己人,怎么都好说。

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为何能幸免于难?

两宋之交是一个乱世,也孕育了很多英雄豪杰,南宋的中兴四将: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和吴玠、完颜宗弼等人在当时中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好戏。直至今日这些人还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些里面,最出名的除了完颜宗弼、岳飞之外那就数韩世忠了。韩世忠在宋朝的官职比岳飞还高,但是却没被投降派害死,这是什么原因呢?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晚年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中兴四将之一,还是一个词人。十八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韩世忠在当时的重要了。宋高宗不杀他的原因其实也与他的这些能力有一定关系。下面就来细说一下。

一、韩世忠是高宗赵构的救命恩人。靖康之变,开封城陷,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两人作了金兵的俘虏。中途赵构侥幸跑了,这才引出“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当了皇帝,是为宋高宗。

话说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南宋发生了一次针对高宗赵构的兵变,是苗傅和刘正彦发动的,历史上称之为“苗刘兵变”。他俩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王渊及宦官康履,宣称以清君侧,同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兵变消息传出后,吕颐浩约韩世忠、张俊平息叛乱,解救赵构。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苗、刘大惊失色,率二千主力逃跑,韩世忠救出赵构。后来,苗、刘二人在建康闹市被处决。由此可见,韩世忠是赵构的嫡系部队,这是秦桧和赵构不杀韩世忠原因之一。

二、韩世忠比岳飞政治上圆滑。虽然韩世忠和岳飞同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名气要比岳飞大的多。但是,韩世忠在政治方面比岳飞敏感。岳飞提出“直捣黄龙府,迎接二圣回朝”。当然岳飞在政治上也没这么幼稚,赵构登基之后岳飞的称呼也不再是“二圣”,而变成了“天眷”:“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把宋徽宗爷俩接回来。韩世忠觉察到赵构对此口号不满,“二圣回朝,赵构位置何在?”韩世忠察言观色,以后绝不提“迎二圣回朝”这个口号。

再就是韩世忠不像岳飞那样,干涉高宗赵构立储的问题。有一次,岳飞得到密报,金朝计划把宋钦宗的儿子赵湛这个正牌太子送到开封做了傀儡皇帝,岳飞认为,这样就严重威胁了南宋的正统地位。于是岳飞不顾个人利益得失,毅然提出让高宗赵构早立太子。也许此言触痛了赵构的隐私,原来赵构不能生育,说只能找个义子来做太子。赵构挂不住脸了,恼羞成怒对岳飞说“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听后,冷汗直流,惶恐而退。有道是“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岳飞虽忠,却不如韩世忠政治成熟。

三、韩世忠有防备且会做表面文章。岳飞和韩世忠在朝中是好朋友,好哥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岳飞得知秦桧、张俊唆使韩世忠的老部下诬告韩世忠一事之后,就立即写信派人飞报韩世忠。韩世忠接到岳飞的信后,又惊又急,马上求见宋高宗赵构,大哭大闹,伏地表述自己的心迹。前面也说过,韩世忠是赵构的救命恩人,加之陷害韩世忠的阴谋已经被岳飞及时揭穿,赵构让秦桧不要莽干了,这才放过了韩世忠一马。自此以后,韩世忠心灰意冷,隐退江湖,不再参与朝中大事,没事的时候,养花喝花酒,时不时的接受点贿赂。有点效仿汉朝的萧何做法“自污保命”。这样一来,高宗认为他没有野心,不过想做个太平绅士罢了,对韩世忠也就放心了。

岳飞通风报信,救了韩世忠一命。张俊却把岳飞派人送信给韩世忠之事告知秦桧,秦桧知道后勃然大怒,从那以后,岳飞成了秦桧眼中钉肉中刺了。还有就是岳飞清廉刚正,和朝中大臣都合不来。更重要的是岳飞不贪,不好色,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把柄,高宗和秦桧对这样的人最不放心。最后,把岳飞杀死在风波亭了。

岳飞受尽秦桧诬陷折磨,

为何唯独听了一个狱卒的话才签字画押?

不少答主以为此事只是民间小说戏说,并非真事。事实上此事在史书中有确切记载,出自《三朝北盟会编》。

宋朝流传下来不少名人笔记,《三朝北盟会编》则是其中成就最高的几种之一。后人在编撰《宋史》中南宋部分,以及《续资治通鉴》中南宋几朝历史,大量引用了其中史料。

作者徐梦莘本身就是南宋人,并且就生活在岳飞生前死后,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却亲耳听到了当时的许多隐秘。因此,他对于岳飞的这段记载,绝非空穴来风。

《三朝北盟会编》中关于此事的前因后果,是如此记载的:

飞在大理寺,未招状。先是飞在郾陵回军时,在一村寺,与王贵、张宪、董先、王俊夜坐,移时不语,忽作声曰:“天下事竟如何?”众皆不敢应,惟宪徐言曰:“在相公处置耳。”既退,俊握先及贵手曰:“太尉,太尉!闻适来相公之言及张太尉之对否?”先与贵曰:“然。”及俊告飞,因言鄢陵路上之语,追先赴行在。时子云与宪已服诛。秦桧语先曰:“止是有一句言语,要尔证明,证了今日便可出。”先下大理,对吏叩伏。吏问飞,飞犹不伏。有狱子事飞甚谨,至是狱子倚门斜立,无恭谨状。飞异之,狱子曰:“我平生以岳飞为忠义,故伏侍甚谨。今乃逆臣耳!”飞请其故,曰:“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君今疑臣矣,少保若不死,出狱则复疑于君,安得不反?反既明甚,此所以为逆臣也。”飞感动,仰天移时,索笔署押。狱卒伏伺恭谨如初。

或许有人会说,秦桧、万俟卨主审岳飞一案,搞得是冤假错案,为何还要岳飞签字画押。事实上,岳飞下狱前乃朝廷枢密使,宰执大臣身份,背后更牵连到数十万岳家军将士,因此,在审理案件时可谓是万众瞩目,万俟卨等人也不敢过分胡来。

在这段记载中,提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岳飞涉嫌谋反。

那一天岳飞奉命撤军,心中郁闷。他与麾下四位大将同坐,许久默默不语。后来,岳飞慨叹道:“这天下事情终将如何?”众人都不敢回答,唯有张宪回答说:“只看相公如何应对罢了。”

其他三将为何不敢回答?只因岳飞此话中既有对天下局势的担心,更有对朝廷的不满。因此三将不敢接口。唯独张宪最是忠于岳飞,他言下之意,无论岳飞如何决定,即便是造反,他也会誓死追随。

正因为如此,当岳飞、张宪离开之后,王俊才会扯上董先、王贵,问他们有没有听到刚才岳飞和张宪的对话。

这番对话传开去,那绝对是造反的前兆。

不久张宪、岳云就被抓捕,很快就以谋反罪杀死。后来,岳飞也被抓捕,等待审讯。为了坐实岳飞谋反一事,王俊背叛了岳飞,充当了揭发者,而董先也被秦桧唤来,要他出庭作证。从此事传扬开去可以知道,董先也是认可了此事的。

第二件事,是岳飞签押情况。

岳飞开始坚决不画押,他不画押此案就会一直拖下去。

岳飞下狱之处,有个狱卒对岳飞照顾很好。可后来狱卒却靠着门斜站着,对岳飞全无恭敬之态。岳飞就问原因。这狱卒就说,岳飞你其实是个逆臣。岳飞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请”问缘故。

于是,狱卒就讲了一番道理,大体是说,无论岳飞是否真心谋反,如今岳飞已经让皇帝产生了怀疑。皇帝有心要置岳飞于死地,就算岳飞今日不画押,免于一死,岳飞出狱后还是会被君王猜忌。

久而久之,岳飞为求自保,必然谋反。既然未来一定会谋反,那当然就是逆臣。

狱卒这一番话看似没道理,其实是站在宋高宗的立场上看问题。岳飞作为古人,其实也很习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他很快就接受了狱卒的观点,签字画押,认可了罪状。

岳飞认可罪状,表面上看是因为狱卒劝说,骨子里却是他看清了君臣之间的关系,看清了他如今的局势。

宋高宗赵构担心的是岳飞会效仿宋太祖拥兵自重,最终黄袍加身,夺了他的江山。岳飞一生忠诚,或许没有这个想法。可是,一旦他出狱后,他的部下保不齐便有这种想法。比如张宪,就极有可能拥立岳飞为帝。当初宋太祖会发动陈桥兵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众将不忠于皇帝,只忠于赵匡胤。

岳飞麾下的岳家军,虽然没有达到只知岳飞,不知皇帝的地步,但是,他绝对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一旦他竖旗造反,必将对刚刚稳定的南宋王朝造成巨大祸患。

有一句话叫做“斯人无罪,怀璧其罪”。就算岳飞无心造反,但他确实拥有了颠覆江山的强大能量,因此,宋高宗一定会想方设法整死岳飞。

岳飞选择画押,选择一死,恰恰证明了他的无私,证明他对赵宋的忠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