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学者的教诲
发布时间:2024-11-05 02:31:15作者:楞严经全文网对初学者的教诲
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能证悟空性,找到心的本性。
对初学者的教诲
麦彭仁波切 造
慈诚罗珠 恭译
呜呼!
轮回诸事无实义,无常浮动如电戏,
何时死亡无定日,必死缩短长计议。
修持上师之教言,静处抉择心本性。
心如闪电似风云,思维一切众念染,
详加观察无基根,有如阳焰本性空,
空而现乎现而空,自心原状自然住,
若修稳固见心性。于师强信得加持,
积资净障生悟心,故当精勤而修持。
应个别初学者“需修行教诲”之请求,
麦彭巴撰此学处。愿吉祥!
善哉!善哉!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诲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悔》,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修法。它属于显宗修法,不需要密宗灌顶等要求,任何人只要有信心,都可以修。
那么,初学者与非初学者的界线是什么呢?所谓的初学者,就是像我们这样刚刚学佛,还没有什么修证的人。而非初学者,就是不依靠任何药物等外在力量,仅仅通过自己的修证,也能将普通人喝了立即会死掉的剧毒喝下,而没有一点影响的人。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自己肯定不是初学者,因为自己已经学佛两三年了。如前所述,只有具有化解毒性能力的人,才算是超越了初学者的行列,大家自行对照,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
本论可分为前行与正行两个方面:
一、前行
1、轮回无义
呜呼!
轮回诸事无实义,无常浮动如电戏,
麦彭仁波切告诉我们:严格地说,任何世间的名利等等,除了能为我们提供生存的能量以外,没有更多的意义。不但没有意义,而且还像闪电一样无常,像戏剧一样无实。
虽然古人也说“人生如戏”,其它人也道听途说地跟着照搬,但人生为何像是一场戏,他们却说不出所以然,其实大家还是觉得戏和人生不一样——人生是很实在的,戏曲却是虚无缥缈的杜撰。
大家都了解,世俗人除了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等以外,没有其它的理想,所谓的崇高理想、伟大理想,也就是这些。因为外在的诱惑力相当大,单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抵挡的,所以,世间凡夫都在这些方面投入了珍贵的生命与时间。只要发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不是滋味,然后就在互相攀比的心态中,拼命地牟取暴利、争权夺利等等。
但佛却认为,世间的名利等等都不值得那么投入,我们应该重新建立生存目标或人生目标。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净化自己。
一些有钱、有势、有名的成功人士也私下告诉我们:他们在众人聚集的热闹场合受到别人追捧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高高在上的感觉,但真正回到家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有一点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随时都可能离开,那时自己也跟常人一模一样了。但即便如此,自己还是不能摆脱名利的诱惑。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观念?这与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同事、家人、朋友给我们灌输的,都是这样的观念——要挣很多钱,发展自己的事业,让自己成为社会上的红人,别人羡慕、自己得意——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想,所以想转变也非常不容易。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我们自身却没有升级,不但没有升级,还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比一年接近死亡。人体气脉明点的结构、能量,都一年不如一年。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身体,会时常遭到病魔、衰老与死亡的侵袭。一旦死亡,当我们的意识离开肉体以后,身体在几个小时内就会腐烂变质,最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在地球上消失、毁灭。但通过密宗的一些修法,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转变为金刚身。
什么是金刚身呢?
金刚是不变化、不摧毁、不分离、不虚幻等等的意思。
对身体而言,金刚身是佛智的载体,就像我们的肉体是意识等等的载体一样。
从精神的角度而言,我们现在的精神非常不自由、不自在。外界的所有东西一直在扰乱它的平静,一旦遇到外境,内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释迦牟尼佛发现,在凡夫的肉体和精神当中,可以提取佛的智慧,可以体验出佛的金刚身。通过修行,就能体验到佛陀永久不变的智慧。
世间凡夫之所以在轮回中流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会弃本趋末,追求外在的声光形色。
当然,虽然佛陀知道轮回毫无意义,但他也不会要求我们立即完全脱离外在物质生活,这是欲界众生不可能做到的。欲界众生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条件——饮食、氧气等等——才能生存。
佛的意思是说,外在的物质,只能作为生存的条件而不是生存的目标。
虽然每个人、每个团体都需要制定这一世的长远发展计划,但这些计划不但对我们没有真正的利益,而且还有可能是欺骗自己的一个游戏。欺骗的结果,就是剥夺了我们自己毕生的自由和时间。
2、寿命无常
何时死亡无定日,必死缩短长计议。
每个人必须得面临死亡,而何时何地死亡也不一定,死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人的生命非常短暂,所以不要作过度长远的打算。
其实,死亡并不是所有的结束和终点,而是生命的转折点。生命当中有无数个阶段,死亡只是结束了其中的一段短短的旅途,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怎样走呢?很多人就没有任何准备了,因为以前我们所有的想法和作法,都只是为了前面短短的旅途着想,其它长远的路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这可谓是真正的失败!
佛陀认为,真正的明智之举,是把下一世,再下一世的生命旅途,纳入自己的长远计划当中,至于现世的生活,就不要过度执着,要知足少欲地生活。
少欲知足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所有人通通都要到山洞里去,像米拉日巴那样吃粗粝的饮食,穿破旧的衣衫。只要不过分地浪费自己的精力、生命,能够在比较平稳的生活水平上简单、朴素地生存。既不用太穷苦,也不要太奢侈。不走极端,就是理想的生活。
首先,不过分奢侈浪费不仅对本人的修行解脱有帮助,对整个社会也是一种奉献。世人皆知,现在全球所谓的发展经济,大多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人的欲望、需求越多,能源的开发与消耗就越大。知足少欲可以避免开发过多的能源,从而减轻对大自然的破坏。
其次,不刻意节俭,强行去过太苦的生活,也可以避免在修行过程中产生烦恼。
佛陀规定,即使是出家人,只要心里没有贪欲心,不认为身外之物是了不起的东西,若能以前世的福报及种种因缘,不需要努力奋斗,自然而然就能享有五百间像五星级宾馆那样豪华的楼房,也可以随意享用,不是必须要住在破破烂烂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相对在家佛教徒来说,佛陀对出家人的要求已经是最严格的了,既然出家人都可以享受如此待遇,在家人过好一点的生活就更没有问题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华智仁波切去拜访一位上师时,在上师家里看到很多东西。
华智仁波切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在嘀咕:虽然上师是一个少欲知足的人,但他家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那位上师了知到华智仁波切的想法,便切中要害地说道:虽然你认为我不是少欲知足的人,但实话告诉你,我对所有这些东西的执著,也没有你对你那个木碗的执著强烈。
很多人知道,华智仁波切有一个根本上师留给他的木碗,他非常执著这个碗。
话说回来,除了极少数前世积累了极大福报的人以外,一般的在家人并不具备不劳而获,无需勤作自然而然就可以正常生存的条件,所以佛陀允许我们适当地投入,适当地努力。
但如果满脑子都是钱,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解决了,至于伦理道德、因果取舍、亲情良心都是毫无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大错特错的价值观!
我学习佛学已经二十多年了,物理学、天文学、西方哲学方面的著作我也看过,并与有些物理学家进行过讨论、交流,最后我得出结论:只有释迦牟尼佛的理论,才是唯一的绝对真理。这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就自我吹嘘、自卖自夸,本来也没有任何人强迫我一定要跟着佛陀学。如果用尖锐的理论来推测,可以发现佛教见解、行为、修法等方面一系列的漏洞,我也不会盲目地相信、夸耀佛法。然而,在学佛以后,我不但没有找到佛教的瑕疵,而且还从中获得了真正的智慧,知道唯有佛法才是能全面地解释世界和人生的学说,所以才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其它学科,比如哲学、科学等等里面,也有很多真理,但谁也不能称之为绝对的终极真理,也不能对其全盘接受。科学家们自己也承认,科学一直都处于发展过程当中,目前还不是绝对的巅峰。
而释迦牟尼佛却已经抵达了人类智慧的巅峰,他以高瞻远瞩、卓尔不凡的视角洞彻了宇宙、轮回的本来面目,并总结、归纳出自己的经历,然后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凡夫怎样才能把自己提升到佛的境界,很多人在聆听了佛陀的教诲后,沿着佛陀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也同样获得了佛的智慧,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谁也无可否认的。
除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外,在整个世界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没有一个能够彻底升级自己的教育和方法。我认为,释迦牟尼佛的理念的确是跨世纪的思想。不仅目前如此,再过一百年左右,人类更会发觉到,佛陀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理想的标准生活方式。
虽然在整个生命当中,人类显得比较有智慧的,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人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在精神升级以后,它又可以变成怎样的。科学家最多能知道一些物质方面的知识,能创造一些新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已。
有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是教条。
判断任何一件事情,赞扬也好,诽谤也好,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如果根本不去研究,不加思维,只是信口雌黄“这个是迷信”、“那个是迷信”,实际上他自己已经是迷信了。
世间人就是这样——提升自己的身外之物,大家不觉得是迷信,而认为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能力;对自己一窍不通的东西,却不负责任地将其贬为迷信。这都是对佛法根本不作研究的门外汉的一派胡言!
有人认为:佛教很消极。
这也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佛教徒在干什么的浅薄表现。佛教徒有度化一切众生的崇高目标,有乃至轮回未空永无止尽的长远规划。世俗人即使再积极,也只不过是追求一世的名利而已,不可能考虑所有生命的幸福,更不可能为众生的解脱而努力;世间人的目标再长远,也充其量超不过几十年的光阴,所以,佛教不仅不消极,而是非常地积极。
作为佛教徒,首先我们要建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