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一)善见比丘寄第一欢喜行

发布时间:2024-10-18 02:31:30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一)善见比丘寄第一欢喜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十一)善见比丘寄第一欢喜行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菩萨所住行甚深。思惟菩萨所证法甚深。思惟菩萨所入处甚深。思惟众生微细智住甚深。思惟世间依想住甚深。思惟众生所作行甚深。思惟众生心流注甚深。思惟众生如光影甚深。思惟众生名号甚深。思惟众生言说甚深。思惟庄严法界甚深。思惟种植业行甚深。思惟业庄饰世间甚深。

这时候,善财童子思惟想念,菩萨所住的行门,非常深奥。思惟研究菩萨所证得的道法,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菩萨所证入的地位,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众生微细的智慧,也是非常深奥。思惟世间的众生依妄想而住,也是非常深奥。思惟众生所作的行为,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众生一切心所流注的行为念念迁流,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众生如光如影,若内若外,没有实体,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众生有种种不同的名号,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众生诸语言,人与人之间谈话交流这种学问,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庄严法界的法门,也是非常深奥。思惟研究众生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的种种业行,也是非常深奥。又思惟研究一切业报各自庄饰染净世间,果报无失,也是非常深奥。

渐次游行至三眼国。于城邑聚落村邻市肆。川原山谷。一切诸处周徧求觅善见比丘。

善财童子一步一步的向南游行,抵至三眼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大概都生三只眼睛,故名三眼。他到城市、邑郡、聚落、乡村、邻效、市场、川流、平原和山谷等一切诸处,来周徧求觅善见比丘。

这是第一行——欢喜行。善见比丘以布施为行首,又能开导自他,如目领导余根,故名为眼。财施无着,成于慧眼;无畏之施,成于慈眼,法施开于法眼,故称为三眼。三眼,是见无不善,又施行内成,胜报外现,见者皆善,故名善见。

见在林中经行往返。壮年美貌端正可喜。其发绀青。右旋不乱。顶有肉髻。皮肤金色。颈文三道。额广平正。眼目修广如青莲华。唇口丹洁如频婆果。胸摽卍字。七处平满。其臂纤长。其指网缦。手足掌中有金刚轮。其身殊妙如净居天。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树。诸相随好悉皆圆满。如雪山王种种严饰。目视不瞬。圆光一寻。

善财童子看见善见比丘在树林中,来回散步经行。其岁当壮年,精神充沛,健康美貌。面相端正严好,令人看了生欢喜心。他的头发是绀青色,向右旋绕不杂乱,有条不紊。顶上有肉髻,这是最尊贵的出世福相。皮肤是金色的,脖子上有三道纹。额头宽广平正,表现出超群的智慧。其眼目修长宽广,好像青莲华一样。唇色丹红,犹如频婆果那么鲜红,其齿色洁白光亮。在他胸前标有卍字,其七处(两手、两足、两肩、劲项)皆平均丰满。他的手臂纤长,双手过膝,这是三十二好相之一。他的手指间有一层微细的皮肤连接着,好像网缦一样。在他的手足和脚掌中,有金刚轮。他的身体特殊妙好,犹如净居天上的天人。其上身和下身皆非常的圆满端直,犹如尼拘陀树一样。尼拘陀者,其枝横布,与上耸相称。

诸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悉皆圆满,犹如雪山王似的。他又有种种严饰。目视不瞬,有专注的凝视,不曾霎眼。他周身的光圈大概有一寻(七尺)那么大,这是福相,是菩萨心相。

智慧广博犹如大海。于诸境界心无所动。若沉若举。若智非智。动转戏论。一切皆息。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大悲教化一切众生。心无暂舍。为欲利乐一切众生。为欲开示如来法眼。为践如来所行之道。不迟不速。审谛经行。

他的智慧广博,好像大海一样。对于一切善境界或恶境界,心里都无所动摇。或者昏沉,或者掉举,或者用智慧,或者不用智慧,动转、嬉戏、谈论等等一切,都完全停息了。因为止观双运,必须要互相配合,才能收到功效。止过则沉,观过则举。不沉不举,正受方现前。不智不愚,则双契中道。这时起念止观,皆成动转。双非再遣,未离嬉戏。虽止观双运,而无心寂照,则一切皆息,所以他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他已得到如来所行互融平等的境界。以拔苦的大悲心,来教化十方一切众生,而心里没有一时一刻暂时舍弃的想法。他为了利乐一切众生,为了要开示如来法眼的宝藏,为了实践如来所行的道路,所以修行菩萨道。因此他不迟慢,也不迅速的经行,来审谛观察其中的道理。

无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人与非人。前后围绕。主方之神。随方回转引导其前。足行诸神。持宝莲华以承其足。无尽光神。舒光破闇。阎浮幢林神。雨众杂华。不动藏地神。现诸宝藏。普光明虚空神。庄严虚空。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宝。无垢藏须弥山神。头顶礼敬。曲躬合掌。无碍力风神。雨妙香华。春和主夜神。庄严其身举体投地。常觉主昼神执普照诸方摩尼幢住在虚空放大光明。

有无量天人、龙、夜叉(速疾鬼)、干闼婆(乐神)、阿修罗(无端正)、迦楼罗(大鹏金翅鸟)、紧那罗(另外一种乐神)、摩睺罗伽(大蟒蛇)、帝释天、大梵天、护世四天王天、人与非人等,前后围绕着善见比丘。有主方之神,随着他而回转,在他前面引导。又有足行诸神,各手持宝莲华,以持承善见比丘之足。又有无量的光神,放光明以破除黑暗。又有阎浮幢林神,雨种种杂华,以为供养。又有不动藏地神,显现出地下所蕴藏的种种珍贵宝藏。譬如金矿、银矿、煤矿、石油等等,皆由主藏神来管理。又有普光明虚空神,来庄严虚空。又有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宝。又有无垢藏须弥山神,头顶礼敬,曲躬合掌,向善见比丘表示恭敬。又有无碍力风神,雨微妙的香华。又有春和主夜神,庄严他们的身体,然后举身投地,表示尊敬。又有常觉主昼神,执持普照诸方的摩尼幢,住在虚空中,放大光明。

时善财童子诣比丘所。顶礼其足。曲躬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我闻圣者善能开示诸菩萨道。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这时候,善财童子往诣善见比丘的处所,顶礼其足,曲躬合掌,而说道:「大圣者啊!我已经先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来求菩萨所修的行门。我听慈行童女为我介绍,说您圣者善能开示菩萨道。希望您为我演说,菩萨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修行菩萨道?」

善见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修梵行。

善见比丘回答说:「善男子啊!我年纪既轻,出家又不久。我这一生中,在三十八恒河沙那么多佛的道场中,自净其意来修行清净行。」

这一段是欢喜行,善见比丘初入行位,故自谦「年少」。又创离十住之家,故云「出家又近」。

「此生」者,有两种意义:①表示念劫圆融。②显入解行生,非见闻生故。

在前边慈行童女于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般若法门。这里善见比丘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修梵行,是表示超过前位。

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岁百岁。万岁亿岁。那由他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岁。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大劫。听闻妙法。

或者在有佛的道场中,我于一日一夜,清净修行梵行。或者在有佛的道场中,我于七日七夜,清净修行梵行。或者在有佛的道场中,我于半月、一月、一岁、百岁、万岁、亿岁、那由他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岁,或者一个小劫,或者半个大劫,或者一个大劫,或者百个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大劫,我皆在佛的道场中听闻微妙无上的佛法。

受行其教。庄严诸愿入所证处。净修诸行。满足六种波罗蜜海。亦见彼佛成道说法。各各差别无有杂乱。住持遗教乃至灭尽。亦知彼佛本所兴愿。以三昧愿力。严净一切诸佛国土。以入一切行三昧力。净修一切诸菩萨行。以普贤乘出离力。清净一切佛波罗蜜。

我接受修行诸佛的教化,来庄严所发的一切大愿,而深入每位佛所证得的道理。我清净修行一切诸行,来满足六种到彼岸的波罗蜜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同时也看见每位佛成就道业,为众生说法。虽然我到过很多位佛的道场中,接受各各不同的教化,但我一点也不感到混杂或迷乱。我住持诸佛的遗教,直到诸佛入涅盘。我也知道彼诸佛本来所发的大誓愿,和往昔所修的法门。我亦以三昧的愿力,来庄严清净一切诸佛的国土。我又以进入一切行的三昧力,来净修一切诸菩萨行。我以普贤菩萨所发的大乘大愿,这种出离三界的力量,来清净一切诸佛的波罗蜜法门。

又善男子。我经行时。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现前。智慧清净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皆悉严净。成就大愿力故。

又善男子啊!我在经行的时候,于一念中,所有一切十方的事物,皆悉示现在我眼前。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智慧完全清净,没有障碍的缘故。又于一念中,所有一切世界皆悉现在我面前,这是因为我经过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世界的缘故。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刹,皆悉庄严清净,这是因为我已成就往昔所发勇猛的大愿。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差别行皆悉现前。满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清净身皆悉现前。成就普贤行愿力故。一念中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如来。成就柔软心供养如来愿力故。

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众生的差别行,皆悉现于我面前,这是因为我已经满足佛十力智的缘故。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诸佛的清净身,皆悉现于我面前,这是因为我已成就普贤菩萨所修行的大行大愿力之法门的缘故。又于一念中,我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那么多的佛,这是因为我已成就慈悲柔软的心,来供养诸佛的愿力。

一念中领受不可说不可说如来法。得证阿僧祇差别法。住持法轮陀罗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菩萨行海皆悉现前。得能净一切行如因陀罗网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三昧海皆悉现前。得于一三昧门入一切三昧门。皆令清净愿力故。

我又于一念中,领受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法,这是因为我已得证阿僧祇(无量数)那么多的差别法,住持于法轮陀罗尼力的缘故。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菩萨行海,皆悉现于我面前,这是因为我已得到能清净一切行,好像帝释天宫前的因陀罗网孔孔相照、珠光辉映的愿力缘故。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的诸三昧海,皆悉现在我面前,这是因为我已得到于一三昧门,能入一切三昧门,即所谓「一通一切通」,并且皆令一切愿力清净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根海皆悉现前。得了知诸根际。于一根中见一切根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时皆悉现前。得于一切时转法轮。众生界尽法轮无尽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三世海皆悉现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愿力故。

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众生的诸根海和种性,皆悉现在我面前,因为我已得到了知一切众生的诸根际,能了解所有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性;又因为我能于一根中,见到一切根,这种愿力的缘故,即所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不碍多,多不碍一」。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那么多的时刻,皆悉现在我面前,因为我已得到于一切时转法轮,教化众生,纵使众生界有完尽的时候,而我转法轮这种大愿力无有穷尽的缘故。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之第六愿,即是「请转法轮」。在普贤行愿品中云:「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又于一念中,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一切三世海——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皆悉现在我面前,这是因为我已得到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的每一时分的特性和极微小的分位,这种智慧光明愿力的缘故。

这一段是描写善见比丘于一念中所示现的境界,皆由种种愿力所成就。一念者,以得到无依无念智慧的缘故,而无法不现。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这一念心,是心包太虚,周徧法界。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随顺灯解脱门。

善男子啊!我只有知道这个菩萨随顺灯解脱的法门而已。

随顺灯者,是用无念之真智,顺法顺机,而无所不照。可是灯照未必常久,故善见比丘向善财童子推荐菩萨的金刚智灯。

如诸菩萨摩诃萨。如金刚灯。于如来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常然智灯无有尽灭。其身坚固不可沮坏。现于如幻色相之身。如缘起法无量差别。随众生心各各示现。形貌色相世无伦匹。毒刄火灾所不能害。如金刚山无能坏者。降伏一切诸魔外道。其身妙好如真金山。于天人中最为殊特。名称广大靡不闻知。观诸世间咸对目前。演深法藏如海无尽。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如果像那些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的智慧像金刚灯一家。真正生在佛家,亲证真如,成为法王子。他们具足不死的命根,报命殊胜,常燃有智慧之灯,对于所证的法没有尽灭的时候。他们的身体非常坚固,法性成身,相不迁流,没有其他物质所能破坏。他们示现如幻如化的色相之身,虽然有身,但犹如幻化一样。就好像因缘所生起的法,没有自体,有无量那么多的差别,所谓「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随顺众生心中所乐,而各各示现于其面前。他们所示现的形貌色相,世间上无与伦匹。他们能免除一切毒刄火灾,而不为其所伤害。譬如永嘉大师的证道歌上说:「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他们的身心犹如金刚山一样,无法破坏,而能降伏一切诸魔外道。他们的身体妙好,就好像真金山一样,在天人中,最为殊胜特别。他们的名称广大,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不听闻他们的德行。他们观察一切世界,就好像在眼前似的。他们演说甚深微妙的法藏,犹如大海一样,滔滔不绝,没有穷尽的时候。他们放大光明,普徧照耀十方一切众生。

若有见者必破一切障碍大山。必拔一切不善根本。必令种植广大善根。如是之人难可得见。难可出世。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若有众生见到这些大菩萨,必定能破除一切障碍的大山,必定能拔除一切不善的根本,必定能种植广大的善根。像这样的大菩萨,百千万劫也难遇见,很难值遇他们出现于世,而我又怎能演说,怎能知道他们的功德行呢?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名闻。于河渚中有一童子名自在主。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善男子啊!从此向南行去,有一个国土,名字叫名闻。在河沿岸中,有一位童子,名为自在主。你可以到他那儿请问:「菩萨是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修行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为欲究竟菩萨勇猛清净之行。欲得菩萨大力光明。欲修菩萨无胜无尽诸功德行。欲满菩萨坚固大愿。欲成菩萨广大深心。欲持菩萨无量胜行。于菩萨法心无厌足。愿入一切菩萨功德。欲常摄御一切众生。欲超生死稠林旷野。于善知识常乐见闻。承事供养无有厌倦。顶礼其足绕无量帀。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这时候善财童子,为了想要究竟菩萨勇猛清净之行,为了想要得到菩萨的大力光明,为了要修行菩萨无胜无尽的种种诸功德行,为了要圆满菩萨坚固的大愿,为了要成就菩萨广大的深心,为了要修持菩萨无量殊胜的行门。善财童子对于菩萨所修的法,心里也不感到厌倦或满足,总觉得不够。他发愿要入一切菩萨的功德,愿意常常摄御一切众生,愿意超脱生死轮回的稠林旷野。对于善知识,他常乐于见闻,承事供养,而没有厌倦的时候,善财童子向善见比丘叩头顶礼,向右绕无数帀,恋慕仰望,殷勤瞻仰,目不暂舍。然后他向善见比丘告辞而退,向南行去,再去寻访另外一位善知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