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网」中央
发布时间:2024-07-16 02:32:04作者:楞严经全文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志求出离轮回的佛子,面对网络媒体的多面性,应该作出怎样的抉择,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人性的堕落与升华
在人性论这个问题上,人类的哲学思维,倾注了非常多的精力。综合而论,无非是性善论、性恶论、非善非恶论以及善恶混合论几种。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论上主流的观点是性善论,以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为代表。相对来说,大儒陆九渊的;人气禀清浊不同,只自完养。不逐物,即随清明;才一逐物,便昏眩了的表述方式与佛教的人性论则更为接近。
佛教认为,在四大部洲里,南阎浮提众生的特点是勇猛强记,意志力强。用现代哲学的术语表述就是:主观能动性很强,无论是造善业,还是造恶业,都非常勇猛精进。由于随缘而染,造业深重,所以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这一股勇猛精进的心念要用在什么地方。
佛陀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是;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也就是说,在轮回的体系中,情多想少是一个下降通道,而情少想多则是一个上升通道。人道众生则是处在情想均等的状态,加之人性中意志力强的特点,故此,人性中就具备了改变既有业力轨迹的最大可能性。因此,如果人们纵欲逐情、追求感官欲望的刺激和享乐,不知不觉就造下了堕落恶道之因。
幸获人身,稀有难得,但在我们的人性中却又充满了堕落与升华的各种可能性。在这个末法浊世、欲望恣肆的时代,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之类邪见的影响之下,如何彰显人性的尊贵,如何珍惜这一难得的;暇满人身,把握这个难得的解脱机缘,最关键的一点就体现在我们对感性欲望的控制上。这个时候,在外缘上着力,努力成就一个有助于人性升华的外缘,成就一个有助于解脱的外缘,通过外缘的影响,激发我们八识田中善业的种子、解脱的种子,则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
决定我们升华或者堕落的所有素材,都收藏在我们心性最深处的仓库里,等待外缘的激发,从而造作身口意三业。而心性与外界的联系通道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在我们多生多劫习气的影响下,造作善、恶、无记三种业行,进而形成我们轮回的业力轨迹。在这一过程中,起方向性作用的就是;根尘的媒介作用。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六根还可以有机会相对独立、相对自主地探知外部世界的话,那么在我们当前所处的信息社会、多媒体时代,由;根尘形成的媒介作用已经被简单浓缩成一个社会化、商业化的行为体系来完成,这个体系就是现代社会的媒体行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古人想知道今天的天气如何,便会推开窗,探出手,看看天色,闻闻空气,听听风声,然后做出一个综合判断。而现代人就简化为看一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而已。
从;扒粪运动谈媒体的两面性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精确地来说,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
从媒体的基本定义上,我们可以知道,媒体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汇,也就是说,媒体只负责传递信息,不负责作价值判断。但这种理想中的状态永远都只是一个理想,正是因为人类的行为越来越受制于媒体所提供的讯息,所以现代媒体从一开始就与价值判断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就是说,通过操纵媒体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报刊出现了两千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这场以;揭丑为主要方式的媒体运动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今天,全球的众多媒体从业人员仍遵循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这是媒体;扒粪运动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面作用,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但正因为这场运动的成功,现代媒体在后续的发展历史中,就无法摆脱;扒粪的基本特质与运作模式,从一个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勇士蜕变为一个有;嗜痂之癖的;逐臭之夫。大众名之以;狗仔队,甚至有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
当然,;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从心性的角度分析,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媒体。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是编辑与记者决定一个媒体的特质,但从深层来看,是读者决定了一个媒体的特质。现代媒体的浅薄与恶趣味正是来源于社会大众的浅薄与恶趣味。
如此一来,媒体与受众之间这种互相决定、互相影响、互相熏染的关系,在现代媒体行业的高效运转机制下,在现代商业体制的大力推动下,人心变得越来越浊劣,社会的发展方向朝向追逐五欲六尘、激发贪瞋痴三毒的方向飞驰而去
网络媒体的反向筛选特质
传统的四大媒体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例如: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智能手机的网络媒体,它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媒体产品的产出机制上来分析,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本质区别就体现在权威的没落上。传统媒体是一个团队作业体制,从内部机制来说,传统媒体是由心智成熟、视野广阔的人承担引导、监督与筛选等作用。从外部管控机制来说,行业自律与政府管制也对冗杂、有害的信息起到了一定的筛选淘汰作用。当然,这种管控机制在一定的特殊时期,也会起到非常恶劣的引导与制约作用。
互联网的便捷、快速与低成本优势,将传统媒体的权威筛选机制几乎击得粉碎,在经历了互联网媒体的野蛮生长阶段后,终于催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去权威化媒体模式——自媒体。
自媒体的出现,为一个个近乎原始的心智模式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展示平台。于是,一个没有筛选机制的媒体模式就将媒体出品的平均标准大大降低,新的评判机制又是建立在这个平均标准之上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受众的普遍趣味降低了一个台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每一个人也都有可能是信息的接收者,如此;互相决定、互相影响、互相熏染,社会平均心智标准就下了一个台阶。只有随着时间的沉淀,自媒体时代的基本产出标准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约定俗成,才能有一个缓慢的提升。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是为这个时代作了生动的注脚: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沉溺网络媒体,与道相违
茫茫世界,幻梦难醒;芸芸众生,轮回未止。让我们回归自我本位,重新定义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互联网信息之网,其触角伸展之广、其粘合度之强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许多人几乎天天都是手机不离手,着迷于微信、朋友圈、抢红包、看影视、玩游戏等各种手机软件,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状态不仅仅影响到身体健康,影响到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到交通安全,影响到人际关系。尤其是在这个处处都有互动诱惑的网络多媒体、自媒体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满足你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方方面面,于是乎,手机就像是长在我们身上、粘在我们手上一样,难分难离。
我等佛子,此生幸得人身、幸遇佛法,尤为难得的是值遇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何幸如是!念佛人,本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万缘放下,一心精进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遗憾的是,;此土业风浩大,尘境粗强,难于修进(《阿弥陀经疏钞演义》),借助强大的电子产品的放大作用,此尘境变得更为光怪陆离。
我等生逢末法的众生,六根追逐六尘,习气很重,性识无定,左右摇摆,遇恶缘即造恶,遇善缘即修善。遇到恶缘,就会造杀盗淫的恶业,轮回六道;遇到善缘,就会布施持戒,得人天的善果。故此,面对海量冗杂、未经筛选的网络信息,我们往往会迷失在其中。由于人心的浊恶,互联网中大多数的信息自然都是浊恶的,也就是说,过于频密地接触网络媒体中的信息,对我们的心识会形成一种恶的熏染和恶的循环,如此就会更多地触发我们内心贪瞋痴三毒的种子。
故此,面对网络媒体,上策是远离,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一种简朴的生活模式,所谓;返朴归真。只有简单的生活方式,才利于我们守护一颗修道的心。在《佛遗教经》中,佛陀叮嘱:;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在这个时代,独处闲居已经无法保证一个人心灵的安宁,只有用我们的自制力,将智能手机等网络媒体进行一番节制与隔离,才易于形成一种闻思修的串习,解脱大道才更有几分把握。
其实,网络媒体的魅力也远远没有它表面呈现的那么丰富多彩,正如《史记·货殖列传》的表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贪婪的时代,无论是你看到的新闻APP,还是电视,还是疯转的朋友圈,大都只是想把你的注意力变成他们的利润而已。想透了这一点,再看那些网络信息,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轮回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互联网与网络媒体只是轮回所营造的幻象之一,正如那首名为《情网》的歌词中所说的那样,这张网已经轻易地就把我们困在了网中央,使我们;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而所有离不开这张网的,都是由于五个字——;情愿就这样!
所以,莫欺人,莫自欺!我们可以为自己找一万个离不开网络媒体的理由。但面对这一万个理由,只要一个反诘就可以了:往生西方的大事与此有关吗?!
《净土》2017年第6期 文/贺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