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处世、出世、隐世,三种与世之态,你选择的是哪一种?
发布时间:2024-03-09 02:30:42作者:楞严经全文网在那个文化大爆发的时代,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各种文化、学说不断完善、创新。直至今日,这些古文化仍然散发着它的魅力,照耀着我们前进。
在当今时代,人们接触最多的,便是儒释道。这三家文化学说,代表着不同的论世态度。儒家文化代表着为人处世(入世)的之态,佛家文化代表着出世之态,道家文化代表着隐世之态。各自文化也反映着这一特点。
儒家:处世(入世)之态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
代表作:《四书》、《五经》
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植物来代表儒家学说,那就是孔夫子所喜爱的兰花了。在孔子眼中,兰花就是君子的象征。而儒家学说正如孔子所言的君子之道一般。主张“仁爱。”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经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这些都反映着人达至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这些孔子的言论无不彰显着儒学中君子的处世之道。
佛家:出世之态
代表人物:释迦牟尼佛
三世佛:
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竖三世佛:燃灯古佛(过去佛)、释迦牟尼佛(现世佛)、弥勒佛(未来佛)
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佛)、应身佛
代表作:《金刚经》、《般若心经》、《法华经》等
佛家文化主张“众生平等”、“因果轮回。”提出“一切皆为虚妄。”佛家核心思想是“戒、定、慧。”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皆彰示了出世之态,入世太深,执念太深,欲望太满,只会苦从中来,难以自拔。学会放下,则心中清净澄明,犹如莲花般遗世独立。莲花也是佛禅智慧的象征,不经意间由禅入定,由定顿悟,豁然开明,解除心中迷惑。
道家:隐世之态
代表人物:黄帝、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等
代表作:《老子》、《庄子》
道家文化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都是讲究天人合一的隐世之道,虽知道懂道,但不言道,正如《道德经》里面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道是一种不可说的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都表明道家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明万物之道而顺其之道,人虽存于世但隐于世。这就是道家的高明之处。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圣贤高德之风,君子之范。但事事亦循规蹈矩。不适合行事过于谨小慎微,做事过于中规中矩和需要去敢于挑战和突破规则和定律之人。但从个人的长久发展来看,过于喜欢冒险和挑战性格的人学习儒学,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能够规避一些因无端冒险而带来的风险,中和自身极端的脾性。
佛家其中重要的一个佛语就是学会放下,太过执著,自身便受其苦。适合入世之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苦难和忧郁通过佛语禅心的顿悟在出世之心中化解。
道家学说是在儒家入世之学与佛家出世之学取中的隐世之学。不适合隐世太深之人,适合入世太深,目的,功利性太强,这一点与佛家文化效果有点相同之处。又适合完全出世之人,完全“无为”之人,道家文化也说到亦可为,但“为而不争。”“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中难行此法。道家思想适合需要心中养生之人。
三世之学,于己需而求法;取其精华,补给不足;是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