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学佛要有华严的生命观

发布时间:2024-10-21 02:31:46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学佛要有华严的生命观

有个道友问,她突然喜欢唐诗,也喜欢《红楼梦》了,又感觉是世间学问,好像不如佛法殊胜。这些都是世间文笔。《法华经》讲的。我说,你可以花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念经,少于一半时间看这些世间书。而且念经以后,你读这些世间书,理解和记忆都会很快。

修行要以法自娱,能够在佛法中,自娱自乐,这个境界就很高了。要有自娱自乐的心态。人生有三种享受,物质上可以得到享受。第二,精神上,你看写诗,画画,做文章,书法,这些属于艺术家的,他创作一个作品出来,也是很享受的事情。这个境界会比物质上,吃饱喝足的享受要高级一些。那更高的享受,就是法喜,相当于灵性上的享受,这就很不简单。

中国人对神仙很向往,不管有没有见过,灵性足的人,他都爱好天宫。他也觉得很享受,可是谁也没有见过天宫。但人们就能从中得到法喜。这种感应,如果按照印度对人体的看法,人体有三脉七轮。头顶上是梵天轮,相当于跟佛菩萨、神仙等沟通。灵性足的人,梵天轮比较发达。

人也分三等,有些人吃饱喝足,他就很享受。相当于活个快乐的人。第二等人,他喜欢艺术,脑袋里就幻想那么有的没的,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金庸写武侠,都是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他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境界还是有些俗气,有喜怒哀乐的烟火之气。第三种,就是神仙境界了,这就是华严的境界。沉浸在华严的,或者天上神仙的境界中,他也活的很享受。

近代大家都很少去了解弘一大师,因为弘公是研究戒律,他写的东西,很少人会去看。故事也不精彩,人生也不精彩。弘公很了不得的一点,是他研究华严。他其实是沉浸在华严的大方广的境界中。那个境界,很少人能悟入。他临终前写“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个相当于灵性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界。

大家去看弘一大师讲课,他研究戒律,可是从来没见他批评过谁,乃至批评过社会某些现象。他通通都没有。这其实不是他研究戒律的原因,而是他的生命,是华严的境界,他在享受他的法喜。也叫以法自娱。要达到这个境界,是很不简单的。但目前应该少一些功利性。

古人讲,以诗言志。人讲话,就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容易有对立。但这还是凡夫的境界。到了华严的灵性境界的时候,像弘一大师一样,只有悲悯众生的情怀了。弘一大师才华很高,二十文章惊海内。二十岁时,写的文章已经很有名气,后来更是如火纯青。这就是生命内敛的境界。

我们对净土法门也有误解,一心求,很强烈的功利性,往往造成人很疲惫,甚至学着学着,就感觉很无聊了。再讲到前面,学佛后,以背诵佛经为主,其他的课外的,唐诗、宋词,这些看看也无所谓。但最好以佛经为主。但如果要学佛,建议先学《华严经》。《华严经》是佛的生命境界。你先明白了佛的境界后,对佛法的信心就不会退转了。

人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开头,一个是结果是怎么样。也就是说,我的最后要变成怎么样。有些人讲,是不是人最后变成了鬼,还是变成外星人一样。那那《华严经》就回答了一个问题,人的终极目标,是修成像佛一样的圆满人格的人。

道家回答了这个问题,人一直修,修到了天上去。在玉皇大帝身边当神仙就好了。

至于神仙长的怎么样?道教的经典有没有讲?没有的。但佛教经典有讲,讲你一直修,修到最后,你会变成和佛一样的长相。很庄严。所有的教主,释迦佛,老子,耶稣。不过据说耶稣是到印度去学佛回来的创立了基督教的。这些教主,都没有释迦佛长的庄严。每个人按照佛的法来修,修到最后,都是佛的庄严相。这就是生命的最终目标。

人是要有目标,但功利性要用对。是你用在灵性上,还是用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那是不一样的。念经念了,保佑你发财,也许会发财。但只是物质上。但念经来启发,让你会读书,这倒是有的。想要会读书,多念念经,灵性的能量高了,世间的书读起来还是挺快的。一般来讲,真有了实相般若后,其他般若也会产生,包括文字般若。有些人念经久了,开悟后,作诗几做的特别好,而且有境界。因为他开悟了嘛。没有开悟的人做事,可能是堆起来的,没有灵性的能量在里头。但从古到今,过去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他们的诗歌都有一定的悟境。只是悟的大小境界而已。

境界大小,没有说大就是好,而是能适合你的才是好的。目前能适合你的,你去修,也是很好的。所以偶尔念念唐诗宋词,也是很好的。但佛经是基础,一定不能荒废了。建议先背经,《法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地藏经》都背起来。学佛不要很功利嘛。不一定要求什么时你才去念,你要得到佛法的娱乐,背经的快乐。这样学佛才能长久。

汉地人有福报,有这么多美好的经典,可以去背诵。不仅能消灾免难,而且喉中甘露涓涓润,那是很舒服的事情,很享受的事情。那也是一种享受,只能能不能享受到而已。以前人不是讲了,人生最快意的事情,就是挑灯夜读《坛经》。其实得到的是灵性的愉悦。

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新浪博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