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妙祥法师:如何理解“应无所住”

发布时间:2024-10-06 02:34:10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妙祥法师:如何理解“应无所住”

妙祥法师:如何理解“应无所住”

你在修行当中,想回头看看:“我今天修得怎么样?是否有进步?”当你想到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你就退步了,你已经不能前进了。所以《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为什么虚云老和尚特别强调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他特别有体会。他修行成就在哪儿成就的?就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成就的。

就是在修行道路上,他没有半点考虑我有所修行,或是我已经有点成绩了,或是我不行了,他没有这种考虑。

就是什么呢?就是往前修,就像傻子似的,“我只管往前走,什么都不管。两边我也不看也不瞅,我只管往前走。”

他那个心没有高低之分,所以说他就成就了,虚云老和尚就这么成就的。所以现在印虚云老和尚的书,很多的都写着“应无所住”。他就在这儿成就的。

我们在修行道路中,就是不要打妄想。为什么说应无所住?应无所住就是不让你起心动念。

看到事物,看这个杯,如果你认为是杯的时候,这已经退道了。看到杯——不知道,拿水喝——喝就喝,至于是不是水——不知道,它都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就完事了。

如果你认为:“哎呀,这个水挺好。这是矿泉水吧?这还有点菜味。”等等,这就完了。你只要是起心动念,你记住了,这已经就离开道了。

当然这些话本来不应该跟你们讲,讲了你们就恐怕:“这怎么修啊?”(众人笑)但是话还得给你们说,知道应该往哪儿使劲,就是说不能起心动念。

当你吃饭的时候,第一口饭,“哎呀,今天煮的粥真香,真好喝,喝到嗓子眼还有感觉哪。”这你要知道已经退道了。

吃饭怎么吃的?就像有一个居士讲:“把嘴当成胃了。”那没有感觉,往里一倒就完事了。这样我们才能够慢慢找到我们的心。

上回鞍山的居士来了不少,有几十人吧,其中有个居士就问:“师父,什么叫应无所住?我怎样来修这个应无所住?”

他提问题时正好在最后一排,我说:“你出来!你过来!”他“蹬蹬”地就过来了。到前面了,我问他:“刚才你过来的时候,两边的人你看没看着?”

“没看着!”

我说:“你听没听着?”

“没听着!”

我说:“你回去吧,这就是应无所住。”

因为他紧张,寻思:“我提问题,没想到师父能让我上前面来,什么意思呢?”他非常紧张,全神贯注就过来了。过来眼睛看着师父,猜测下句话可能要干什么……所以说,旁边的人他连瞅都不瞅,连看都不看,听都不听。

咱们就不行了,对沙弥说:“你过来。”就开始寻思:“啊,过来,师父要干什么呢?”旁边只要一说话,他耳朵就开始灌进去。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那么深的注意力。心虽也没有对两侧有所关注,但就算不瞅,耳朵也会听一点,观察自己的脚步或等等的。

刚才讲的那个居士就不是了,提出一个问题后,挺突然的,师父把他从后排叫过来。我说:“你过来!你赶紧过来。”他一看,不知道师父下句话说什么,吓得赶紧过来了。

怎么应无所住呢?就是外离一切相。(师父点一下暖瓶)见到暖瓶了,不作暖瓶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作这个想,我也不看。假的,空的,我连想都不想,过去了,什么都不分别。

久了,离开色声香味触法,五蕴里没有我,你修什么善法都得,修什么善法都得。

但是呢,这个功夫得做。平时就得看大乘经典,陶冶自己,将心胸打开。发菩萨愿,忏悔,陶冶自己,守住清净戒。这样的话,你看自己心里马上就不一样了。

心里一清净,看什么得什么,智慧就会逐渐地生起。这个生起,那个就不要了;那个生起,这个就不要了。像淘汰似的,呼呼地往前进,有时候弹指间就超出去了。

不是像世间似的,今天悟到这个地步,明天到那个地步。有时候,日劫相倍,如果悟证了,一天可以等于多少劫的修行,一句话就可以得多少劫的修行。

我们怎样来达到“应无所住”?就是说不想就是真想,不分别就是真分别。有的人说:“师父,不分别怎么能真分别呢?”因为你有无量的功德,你还怕什么?

如果你不分别的时候,到了一定程度,比如说我想要十个石子,你顺手一抓就是十个,用不着你去想。我们凡夫堕在能想和所想、能做和所做里了。

你以为一个一个石子去数就能得到十个吗?虽然是十个,但永远是你分别心造成的。你如果不用分别心,你顺手抓来,也不用数,放那就是十个。

你本来具备一切功德,就因为你有了分别心而失去了这个功德。所以说,你不分别就是你那个心。

应无所住,你对一切事物都要放下你的执著,没有能住和所住的问题。所以说,怎样求得心?你放下就完事了,再多说一句就画蛇添足了。

这里有个中道义,你过了也不行,你不及还不行;你不修也不行,你过分也不行。所以这有个火候的问题,就那么个火候,正好一翻个就完事了。你功夫用好了,一翻个就到了。

所以说,要应无所住,不住于佛讲的一切法。凡是有为法,全不住在那里,它逐渐地就会达到的,功夫纯熟了就应无所住,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功夫。

那时候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和我没关系了,你怎么修就怎么得了,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