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忍是无价宝

发布时间:2024-11-22 02:33:00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忍是无价宝

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

一九八四年四月廿六日

修道人,一定要培养四无量心。有了四无量心,才能教化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修道人若无四无量心,就与道相违背,就是修了八万大劫,离佛道尚有十万八千里。

四无量心是修道人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何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无量就是没有限量。不半途而废,不中道自画,得少为足,认为够了。其实慈悲喜舍没有够的时候,越多越好。应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1)慈能予乐。我们是否给了众生快乐?若是没有,那就是没有尽到慈心。应该朝向‘无缘大慈 的目标迈进,不但同情人类的遭遇,而且也要同情动物的遭遇。如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即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不要存著隔岸观火的心理来观赏,那样就失去佛教的救世精神。佛教是慈悲为怀,方便为门的宗教。

(2)悲能拔苦。我们能不能拔出众生的痛苦?若是不能,那就是没有尽到悲心。应当有‘同体大悲 的思想。也就是人溺如己溺,人饥如己饥的精神,佛教以悲为宗旨,悲就是怜愍的心。与儒家所说的‘悲天悯人 不谋而合。由此可知天下圣人的思想,同出一辙,没有离开恻隐之心。佛教主张慈悲,儒家提倡忠恕。心心相同,这是宗教的骨髓,否则,乃是异说外道。

(3)喜是喜心。我们是不是欢喜学佛法?有没有发忧愁起烦恼?或者闹情绪?如果有的话,赶快纠正,不可任性发展,若有半点习气存在,在七情六欲上用功夫,那就是错误观念。要知道这种观念错不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舍是舍心。我们有没有舍心?如果有,是大还是小?是一时还是永远?舍甚么?就是发心给予众生快乐,拔众生的痛苦,扶人困危,会生起无限欢喜,但不可执著。做完之后,统统把它忘掉,不可留记心头。如果执著不忘,那不是菩萨的愿行。要有施恩不求报的胸襟,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忍是无价宝

一九八四年五月五日

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忍。

忍什么?忍人所不能忍。有人说:‘我实在忍不了。 忍不了,那就不能‘了 。了什么?就是了业障,若是业没消,情未空,那就有生死。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到了业尽情空的时候,便了生死,真正解脱。

修道人,就要修忍的功夫。忍饥忍渴,忍风忍雨,忍热忍寒,甚至还要忍骂忍打,这些境界都是考验。我常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练。 无论怎样的逆境来临,都要用‘逆来顺受 的心理来接受,不要被境界所转,向他们竖白旗,低首称臣。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无价宝。‘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天,经过河岸,见一只野干(狼一类),想吃乌龟,可是乌龟将头足缩回壳内,多时不动,没有忍耐心的野干,弃它而去,有忍耐心的乌龟,保存性命。佛对阿难尊者说:‘修行人亦应如是。 古德说:‘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如有人骂你,当作听流行曲来欣赏。如有人打你,当作走路不小心,撞到门柱上。如是观想,自然化干戈为玉帛。否则,无名火三丈高,大发雷霆,大战一场,结果两败俱伤,不但伤了感情,又失去人格,受人批评没有涵养的功夫。所谓‘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可以作为座右铭,这是金玉良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