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参禅想开悟,不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那是很困难的

发布时间:2024-07-13 02:31:35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参禅想开悟,不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那是很困难的

老阳按:时值末法,参禅苦难,然禅宗仍未断了传承,现禅宗方法,叫以往,当下开悟,见性成佛略有不同,多半为参话头,起疑情,如参念佛是谁,非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人参禅,立大誓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在参禅上面,还有工作生活一些,用心去做事。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僧,俗姓范,是元代饶之乐平人。年少时,家里让他跟从儒者学习,以求宦达,但他却常常学习禅定,而且自己用针刺指,血书《金刚经》,家里人骂他,他说:“学儒虽可求功名,能敌生死吗?”

十七岁那年。他终于说服家人。出家当了僧人。不久,前往谒见月庭忠公,在蒋山独居一室,专修禅定,他将全身的三百六十个骨节、八万四千个毛孔,以及自然界的山河大地,全部摄入一念之中。开始时,他觉得变易不定,难以控制,接着逐渐凝定,双瞳合而为一,汗从眼睛里流出来也感觉不到酸楚。又过了三四天,目见颜色,耳闻声音,也摇撼不动了。于是,他发愿说:“我此生不能作佛,当入无间地狱!”看见他习禅定的人,无不为之吐舌。

后来,水盛经过庐山,居于东林,他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再修禅定,哪怕是死在蒲席上也在所不辞!”于是正襟端坐,集中意念,参至半夜时分,在那将成未成。极切孤危之际,他舍命一跃,顿时进入一个新境界,如出荆棘之丛,脚下之地忽然变得平坦宽广,而秋空素月,明亮皎洁,返观自身,则内心一片澄明,清爽如洗,仅有一念未能忘记了。

过了五年,在蒋山遇到孤舟济公,与之讨研佛理,有所不合,心常耿耿,因而去见无能教公,将济公的话告知教公,请他解答,教公说:“那是因为你不理解的缘故啊!”水盛听此语,猛然大悟,尽脱去玄妙知解,回想从前所悟到的佛理,恍如梦中。无能教公抚摸着他的背说:“今后你将弘扬光大我佛门,好自为之!”

水盛辞别无能教公之后,东游四明、天童,然后隐居于南巢。当地有个姓柳的富人,专门在山上辟地建寺庙,让水盛居住,此寺地处五峰之下,过去有龙潭五处,据说潭中之龙一听水盛大师到来,都乘着风雷迁走了。

天历二年,朝廷礼聘水盛主持西湖的妙果寺,水盛在这里弘扬佛法,宣讲佛理,名动天下,四方前来求师者络绎不绝,有的甚至不远万里而至。当时朝廷已推行役僧之令,水盛引退,返南巢隐居,但慕名前往南巢者越来越多。朝廷王侯,屡次派专使请他出山,他以老病推辞不去。淮西廉访使王公、监察御史常公,对他尤为推崇。当时的著名学者傅立、吴存,与他为世外交,来往甚密,吴存与之水盛相交,甚至有“晚始闻道”之叹!

水盛大师曾教诲他的门人说:“大凡剃发为僧,入我佛门,应当领悟诸佛心宗,以行解相应,达到正悟之境,神灵自昭。这样时间长了,就具有大无畏的心境,就像映水之月光,万浪千波,冲之不散,才不致被坐死阴魔所迷惑。”这是水盛大师生平身体力行,实证实悟所得,所以常用来告诫他的弟子。

水盛大师行为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广信寺的蕃远曾经对人说:“皤阳的竺源,吴中的断崖,这两位大师就像孤峰悬崖,只可仰望而不可攀登。

”当时的人都认为这确是的论。

至正七年四月,水盛端坐而逝。下葬的那天晚上,天空中有无数的光束,如匹练一般交互通贯,须臾,散布在五峰山顶,又合于葬塔之中,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三个晚上。当地方圆数十里的居民份纷赶来观看,对此十分惊异。水盛世寿七十二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