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孝亲尊师 善交益友──宽运法师「两会」港区委员驻地
发布时间:2024-11-29 02:34:17作者:楞严经全文网开释孝亲及交友之道
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香港西方寺住持宽运法师在「两会」港区委员驻地贵宾楼饭店茶座间,与专程从山东赶来看望他的一家人欢喜相见,谈笑风声,场面甚是喜悦祥和。说起来,这一家人与法师有一段颇为感人的因缘,大概是七、八年前,适逢法师应邀出席天长山金光明寺开光庆典;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董居士为了让七岁的、患病的女儿能得到法师的加持,特地从新强乌鲁木齐带着她来到俄罗斯与中国边界交接的牡丹江绥芬河金光明寺内去拜见法师。后来,因新疆民族问题的关系,又举家移居到山东,期间一直与法师保持联系,时有往来;是次得知法师在北京开会,故特地前来问候,当年的小女孩,现时已是十六、七岁、婷婷玉立的少女。这几位慕名而来的居士和孩子,围在法师身旁,听的十分认真;很自然地,在此等待采访委员的一些记者们也被吸引过来了。
法师说法圆融,深入浅出,首先给孩子们讲解父母养育子女之恩;我们的色身都是由父母所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古人说:「眠干睡湿。」子女尿在床上,妈妈把儿女推到干的地方去睡,自己却睡在湿的地方。在饮食方面,妈妈常常把苦的东西自己吞下去,把甜的、好食的,留给子女吃;爱护子女之心是何等的微细!如果他们生病了,为了给他们治病,千里万里寻医;所以父母把儿女养育成人真的非常的辛苦、非常的不容易。
所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羔羊都是跪下来饮奶的的,而乌鸦年老之后子女亦都会为其喂食。畜牲尚且懂得孝养父母,何况我们是人呢?所以子女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昊天罔极,父母的恩比天要高、比地还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非彼此的,再丑、再坏的子女,父母照样是爱护他们,不嫌弃他们,即使怎么样的脏,怎么样的苦,父母都能忍耐、接受,所以父母爱护子女之心,确实是非常的伟大。因此我们做人要有孝养父母之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供养父母,认真完成学业,奉献所学,服务社会,利益人群。当父母年纪大了,自己不能进食,也得要喂养、也得要孝敬,这是应当、应份的事情。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接着还给居士们讲解了亲子之道;为人父母者要经常和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和他们一起成长,如此才能更好地地帮助他们;同时一定要早一点培养孩子生活生存的能力,提升他们进入社会的知识。法师特别认真地讲解,每一个人一定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社会。
因此,佛教的道理,其实就是教我们如何处世做人──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说到这里,法师特别引用了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一段开示来说明,经文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一、是孝;二、是敬;三、是慈;四、是善。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是我们做人的基础。
什么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在经上常说:父母之恩是给予我们肉身,我们这个身体是得之于父母;老师、长辈的恩德是培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是得之于老师、长辈。《法句经》云:「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所以说,师长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不能孝亲,就不能敬师,所以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父母关心子女,老师关心学生,没有两样。但是师道在今天已经衰微了,已经看不见了。尊敬师长是为了敬业,是为了敬学,对于自己学业的尊重。所以说「尊师重道」。古今的大德都教给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今天如果不谈孝道,那么师道也就没有了;师道没有了,怎么可能会成就呢?
我们个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什么时候家庭才能真正的圆满?
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如果不能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永远没有指望了。所以佛陀为我们讲修学的基础就是「孝亲尊师」,这才是根本。什么是慈心不杀?《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众生莫不贪生怕死,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长养平等不二的慈悲心,不但不杀生,还要积极地护生、救生,令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怖畏,获得安乐。如果我们只有不杀的心心,而没有尽心尽力去做,这个慈心就不圆满,圆满的慈是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什么是十善业呢?
所谓十善业,就是十恶业的相反。首先说身有三业,身的三业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在家指邪淫,出家则是指行淫);口有四业,就是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心有三业,也就是贪、瞋、痴(痴就是无明的意思)。这样总共有十个法相,也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法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
所以,佛教的修行就是教我们「修正错误的见解、言语和行为」,也就是改恶迁善。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业道,以迅速的增长和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作为进修佛道的基础。
接着法师又说:「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物质的诱惑太多,人总是需要的很少,但想要的却很多。这样会让人很辛苦、很受累,引发许多的烦恼,甚至犯很多错误。所以,我们要从物欲及烦恼中解脱,一定要淡薄名利,不要攀比,善于放下,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喜悦的人生,自在的生命,如此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随后,法师还向大家开释交友之道;佛在《佛说孛经》里说,朋友有四种:「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其中「如花」的朋友,是当我们美丽如花的时候,他会欢喜戴在头上,萎谢了就随意丢到地上;「如秤」的朋友,则是当我们地位高了,他就低下来,奉承你、讨好你;地位低了,他这个秤就往上翘了,看不起你,不把你当朋友了。像这种如秤、如花的朋友,时而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时而趾高气昂、见利忘义,甚至是背信弃义,实在一点都不可靠。真正的朋友,应该如山、如地,可以普载我们,可以让我们聚集和依靠。
所以我们应该结交更多如大地般、有胸怀、有包容、有承载的朋友,这样我们的生命就更加有意义了。
正在法师讲得精彩入神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趁机过来采访,希望法师给「美丽中国行」栏目讲几句话,他说:「有委员讲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我觉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让整个社会,都有美好的追求、美好的向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行动,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美丽了。」
几位路过的港区委员看到法师身旁围坐着这么多人,也来悄悄坐下静听;香港印刷业大亨林先生表示非常喜欢聆听这些内容,他说:「能有机会听到法师讲法,实在非常的有幸!」
这的确是难得的缘份,特将是次访谈内容刊出,期与广大读者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