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发布时间:2022-10-24 10:19:15作者:楞严经全文网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并非真佛,真佛不可说故。
2.
佛有三身,只有法身,才是真佛,而法身无相,不可说示,非语言文字境界。所以从古以来,考佛年代,谈佛家世,记佛相貌行为,皆如就海市蜃楼中,论其人物车马,瓦檐椽屋,愈研究愈显其痴迷。学佛的意义,是借他言语,启我心扉,既能悟矣,则佛陀之国籍姓名,皆无关重要,听之可也,果能如是,可谓善学矣。
3.
佛菩萨所证之境界,非凡夫能知,亦犹大人许多事,非婴孩能知,与小孩说大人一切事,最为吃力。所以未到其境界,只好信其为有,信其为实事而已,时间尚早,可以不必深究也。佛经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记载,如释尊从右胁生,悉达太子与妃无夫妇事,而孕罗侯罗,此皆不能以医学证明;大地六种震动,不能以地理证明;九龙吐水浴佛,不能以动物学证明;太子初生,即能步行说话,不能以生理学证明。其他如佛母生忉利天;净居天人化为比丘,为太子说法;天马升空,载太子出宫闱;凡夫皆无从以世俗见解,或科学逻辑,予以证实,信者自信,不信者姑妄听之而已。五眼中,凡夫只有肉眼,凭一如何知空?而我们学佛之目的,亦并不在此也。
4.
佛生世间,为要表示:一者家世清白,二者与世人相同,人人可学而至,三者来去分明,不蹈怪诞,四者弃尊荣如敝屣,为世楷模。具如是等意义故,所以示为八相成道,其实释迦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何待于浴尼连河,坐菩提树耶?学佛人若不知其教主履历,则近于忽略,所以当标出之;若过于执著,则亦未免陷于痴迷。其实吾人学佛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譬如从师,当学其道德学问,至于师之家世出身,则无关宏旨也。
5.
对初学说法身边事,最为困难,不说又有挂漏,于义未圆,所以学者能悟则悟,如其不能,则留待后来,自有著落处,目下但照课文,读之信之可也。
6.
佛生世间,名为垂迹或示现,自与凡夫据业受生不同,故不可以世俗见解衡量之。如过去七佛,皆与其妻无欲事,而各有一子,见于阿含经中。以意思之,无非表示:出家要在世事完满之后,许多人遗留佛皆绝嗣之话柄,认佛教为不祥,而不敢尝试,此不交而有子的事迹, 乃不可思议,不当以凡情测之。
7.
目前世运,为住劫中第九小劫的减劫,人寿由八万四千岁起,迄今仅余六七十岁了。以佛法论,去圣时遥,流于未运,可知一切众生,孽重福薄,身所遇者,皆为战争,流离,苦恼事。所有古之祯祥,如圣君、贤相、孝子、仁人、河清海晏,皆不可复见。夷齐曾说:「黄农虞夏,忽然没兮,我安适归,嗟吁徂兮,命之衰矣」。是也。即就佛教言之,古时证声闻四果者,如麻如林,今则绝迹矣。临风怀古,真不胜感慨系之。
8.
六种震动,是地动,也是祥瑞,佛生时、说法时、涅槃时等皆有。通常地动,每倒屋伤人,故属于灾害类。若佛生或说法时的地动,亦倒屋伤人,则是妖孽矣。须知一个大千世界,含有十万万个小世界中,浮在空中,如萍浮水面,或有人投石水中, 或有船过,水波荡漾,随之上下浮沉,或左右摇晃,或中边翻滚,萍内寄居之虫冢,皆不知也。如小儿卧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此则为祯祥耳,故此六种震动,有天眼人,乃能知见,凡夫则不能也。
9.
释尊于尘点劫前,早已成佛,而二千几百年前,却又变为悉达太子,学外道,修苦行,这莫非成佛之后,复成凡夫吗?答案是否!否!十方诸佛,成佛之后,永不会再成凡夫,释尊当然也不例外。须知此皆是故意如此表演,其中理由之一,就是要树立凡夫修成佛道的模范,故亦以凡夫地位为起点,所以才说:同于幻化,学者若执为事实,则亦如痴人说梦了。